港府施政無能,一味寓禁於徵,以為加費加稅就能解決問題,處理垃圾如是,減少吸煙如是,應付交通擠塞亦如是,結果只能是製造民怨。如果收錢就能解決問題,市民還需要官僚來幹甚麼?

交通諮詢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提出十二項改善塞車建議措施,包括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增加違例泊車罰款,以及提高柴油私家車「燃料徵費」等,以遏止私家車增長。經過半年醞釀,當局昨日正式表態原則上認同有關建議措施,打算分階段落實。然而,由於有關措施爭議不小,立法會不同黨派議員群起反對,批評港府對塞車問題束手無策,一味只識收錢,長遠壓抑不了車輛增長,反而會懲罰私家車使用者。

沒錯,本港地少人多,車水馬龍,紓緩塞車問題刻不容緩,但當局只從增加稅費入手,顯然是藥石亂投。事實上,年前當局已經提高首次登記稅,當時官員同樣聲稱可以減慢私家車增長,可惜事與願違,過去四年私家車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節節上升,足證港府所謂的「寓禁於徵」策略完全失敗。難怪有人諷刺,當局明知加稅效果不彰仍一意孤行,似巧立名目增加稅收,多於真心實意紓緩塞車。

不難想像,一旦大幅調高首次登記稅及牌費等,短期內勢必令部分市民望車卻步,情況就像港府不斷推出樓市辣招令潛在買家望樓卻步一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辣招失效,只能不斷加辣,始終是治標不治本。更何況,提高首次登記稅對達官貴人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經濟能力有限但又有需要用車的家庭,面對日益沉重的開支,他們要麼被迫放棄使用私家車,要麼負擔百上加斤,不管哪一樣,都將淪為最大犧牲者。中產人士本來已是交稅多、福利少的一群,又要承擔交通擠塞的苦果,公平嗎?解決塞車問題是港府的責任,官僚失職,卻要市民受罰,世上哪有如此荒謬的道理?

交通如流水,宜疏不宜堵。相對於七百萬市民,現時全港五十萬輛私家車,其實比例並非很高,隨着人口不斷增加,私家車相應增多,本是正常現象,港府不是設法改善道路規劃,反而一味向市民開刀,完全是捨本逐末。學者早就指出,道路交通擠塞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港島灣仔至中環一帶淪為重災區,主要原因是紅隧長期塞車,造成骨牌效應所致,設法分流三條隧道的車流量才是治本之道。當局捨正途而弗由,獨沽一味寓禁於徵,勢必製造新的民怨,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下,民意支持的政策尚且遭到拉布狙擊,不受歡迎的政策更加授人以柄,港府自我燃點另一個政治炸彈,簡直愚不可及。

說到底,解決塞車問題主要靠增加交通基建以及合理分流,而不是削足適履,以加稅阻嚇潛在買家。港府一心鑽到錢眼裏,以為錢能通神,一收就靈,結果只能是庫房收入不斷增加,民怨不斷上升,港府的誠信及民望江河日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