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一詞泛指一些嬌生慣養、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和抗逆力低的香港兒童。港孩絕大部分出生於中產或更富裕的家庭,受到父母的溺愛和保護,其要求往往輕易為父母滿足,好像一名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王子或公主,因此,港孩亦被視為患有王子病或公主病。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 馬震寧

港孩一般有十大特質,其中可歸納為心智、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的幼稚和缺陷,而非單純指年齡上的孩童。

港孩的出現,源於香港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家庭觀念的改變。港孩的形成與近年怪獸家長的出現密不可分,其中涉及家庭管教模式的轉變。在以往年代,一個家庭大多有兩名或以上子女,父母會嚴苛地管教子女,並會嚴肅地訓斥不聽話的子女,甚至會體罰犯錯的子女。父母不但不會事事照顧子女,反而會要求子女自行照顧自己,最多也是要求兄姊照顧年幼的弟妹。

隨着社會經濟起飛,生育觀念改變,不少家庭只育有一名子女。父母期望為唯一的子女提供優質的成長環境,讓子女享受相當富裕的物質生活,甚至聘請外傭照顧子女的起居飲食。另外,父母期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所以會竭盡所能,催谷子女學業、課外活動,其他生活細節則由自己處理,以便子女集中精力,提升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表現。

港孩問題的建構,更涉及了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和延續。港孩符合一般社會問題定義,即一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現象,被認為與現有價值有所衝突,其中社會需要作出行動去改變這種狀況。社會一方面期望孩童能夠及早提高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表現,因此才有贏在起跑線觀念。可是,社會仍然堅持孩童在某一年齡應具備某些基本技能,當中反映着社會對孩童的兩種期望有所衝突。

港孩實際上只是中產家庭才有資格提出的問題,而勞工階層家庭的子女根本沒有資格成為港孩。因此,當港孩成為社會問題時,我們便假設了社會上大部分的家庭具備了中產家庭背景,而且父母大多能夠貼身為子女鋪路。對於不具備豐厚物質基礎和父母,及難以全面照顧子女的家庭,港孩只是一個不存在的幻想。而處理社會問題的題目時,需要了解現象為何被定義為問題,才能夠確實地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