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夕,樂富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已收到至少五萬二千八百份居屋申請表,當中二千三百份是綠表,五萬零五百份是白表,而新居屋單位有二千一百六十個。
梁振英一月十四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卻要房委會推出先導計劃,將興建中的公屋售予居屋綠表申請者,據報道指會以五折定價。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論壇指,計劃可協助綠表人士自置居所,又可騰出公屋單位予輪候公屋的市民,亦符合「重建房屋階梯」的目標。這種犧牲基層住屋需要以滿足有能力者置業需求的安排,並不獲輿論認同,由此可見,梁振英的公共房屋政策已經去到藥石亂投的地步。
究竟基層的住屋需要重要,還是公屋戶的置業需求較重要呢?未能「上樓」的基層市民,月入約介乎八千元至萬餘元,每個月要負擔市區劏房近四千元的租金,生活水深火熱。香港公屋的居住環境尚可,市區劏房則空間狹窄、衞生惡劣,基層沒有合適居所,健康和安全岌岌可危,理應獲優先照顧,特區政府的思路實在令人費解。
日前錄得的二千三百份綠表申請,根本不能跟公屋輪候冊二十六萬宗申請,或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估計的十七萬劏房住客相比,騰出單位的說法是信口開河。再者,特區政府目標平均每年興建兩萬個公屋單位,大眾現在已質疑政府能否達到目標。若政府撥出太少公屋單位售予綠表,就無法滿足置業需求,撥出太多則會令公屋申請者「上樓」遙遙無期。特區政府還是放棄這個先導計劃吧!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