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七日,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對立法會宣讀聲明,啟動政改第二輪諮詢,稱政改必須建基於《基本法》及「八三一」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要求重啟政改「五部曲」是不切實際,又指「偏激和違法的手段」只會收窄人大決定所訂下的「政治空間」,最後再恐嚇港人,政改若原地踏步,二○二○年也不能普選立法會全部議席,最快要到二二年才再有機會實現普選特首。

泛民主派(包括三名激進派議員)在林鄭發言前,一起站立舉起黃色雨傘離場,他們對這種表態式抗議依舊樂此不疲。其後餘下來的建制派議員,與林鄭合演一場「扯貓尾」的一問一答遊戲。絲毫看不見立法會能發揮其監督政府的剩餘功能,以「殘疾議會」形容之,並不為過!

早於一三年十二月九日,區區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直斥林鄭所謂「有商有量」的政改是假諮詢,她只是扮演「給奴才作奴才」的腳色,民主不見出路,群眾遲早會鬧革命,結果真的爆發了「雨傘革命」。區區已提出的批判,無謂再次重複,亦對泛民的例牌行為藝術表態不感興趣,故乾脆杯葛是次林鄭的發言。

反而需要深思的是,議會抗爭還有甚麼空間?離場抗議、厲聲譴責官員、向他們投擲物件、以五區總辭達成變相公投、在大會及事務委員會拉布抗爭,全都試過,甚至佔領街頭七十多日,也爭取不到半點成果。激進派嚴於批判泛民的一成不變,對自身亦應有同等要求,若在「殘疾議會」內找不到突破悶局之道,也許便應考慮把抗爭運動的主導權,交給年輕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