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統計處《香港創新活動統計》指出,二○一三年,香港研發總開支達一百五十六億港元,雖較一二年上升百分之五,但由於本地GDP同期錄得百分之四增長,故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GDP比率只是百分之零點七三,與一二年一樣。一三年政府機構研發的開支雖達六億多港元,較一二年上升百分之三,卻跑輸了GDP。其實,筆者和一班業界同僚在一三年撰寫了「數碼科技策略藍圖」,呼籲香港科研投入短期要達到GDP的百分之一,長期要做到百分之二點五,但一年過後,竟是原地踏步!

筆者上月接受《太陽報》訪問時表示,沒有專責的科技局,單靠部門去寫科技政策是行不通的,加上有業界認為當時主理「數碼21」的部門主管已是垂暮之年,「數碼21」政策缺乏新意及戰略高度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去年中發表的一四至一五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指數,香港再次名列第七,在排名第二的新加坡之後,而香港在創新及成熟支柱要素中排二十三,更是亞洲四小龍之末。

在全球不斷打拚創新的今天,不創新就會落後。也許有人會問,為甚麼要創新?其實,除了人們天生愛好新奇的事物,令創新潮物有市場外,創新亦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質素,為大眾帶來福祉,例如互聯網報紙,令大家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事;至於Skype的出現,人們可以免費致電給海外親友。

WEF也指出,香港營商主要問題在於缺乏創新能力、政府科層缺乏效率、高通脹、勞工限制(香港在輸入外勞方面並不開放)及政治不穩定。面對沒有進步的「創新」成績表,希望未來創新及科技局能為政府大腦注入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