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無視執政聯盟中間派反對,尋求在國會立法將以色列定義為猶太國,最終財政部長拉皮德和司法部長利夫尼被革職,大選提前於今年三月舉行。內氏年底勝出利庫德集團黨內提名戰,領導該黨出戰大選。奇怪的是,內氏與中間派因政治問題鬧翻,惟他為競選活動打響頭炮的議題,竟是「免收基本食品稅」措施,與主張給首次置業者免稅的中間派就民生問題對撼。「生活逼人」似乎是刻下以國選民最耿耿於懷的事。

年輕人冀移居德國

以色列生活費高昂,被視為一一年該國「帳篷示威」之導火線,有民眾無法忍受房租急升,於臉書號召同路人在特拉維夫羅富齊大道紮營抗議,數以十萬計民眾響應。去年九月,一名二十五歲前以國軍人於臉書張貼德國超市收據,收據上一款在以國有售的朱古力布甸,售價是以國國內標價的三分之一。該名前軍人稱,他在臉書張貼該收據後不到數小時,錄得八萬多瀏覽次數,又認為移居柏林等同自我提升,他計劃在柏林一直居住,至儲夠錢在以國置業為止。布甸示威拉開序幕,臉書上讚好者上萬,要求德國總理默克爾給予簽證的以國人請願照湧現,有以國電視台派人到柏林訪問當地以色列人社區。

柏林曾為納粹德國權力心臟,二戰時納粹德國屠猶,幾乎將猶太人滅族。如今,有以色列人高呼移居柏林,以國保守派人士怎能不咬牙切齒?拉皮德稱,生活支出高低絕非決定在哪裏居住、秉持何種價值的唯一考慮。以色列人移居德國並不普遍,人口學者稱,從歐洲移居以色列的猶太人,遠多於從以色列移居歐洲的猶太人。話雖如此,鼓吹以色列人移居德國之布甸示威,變相鼓吹民族大義要讓路給民眾利益,以色列年輕人貪圖安逸欠缺承擔、滅族亡國苦難拋諸腦後、因口腹之欲認賊作父等控訴此起彼落,示威惹火程度為之倍增。

去年七月至八月,加薩爆發歷時五十天的軍事衝突,導致逾二千巴人和七十多名以色列人喪生。戰事過後,內氏主張增加軍費衞國,最終或要加稅和削減教育支出籌集資金,令民眾生活百上加斤,「為國家民族存亡不得不作個人犧牲」的包袱,重重壓在以國民眾肩上。

緣何布甸示威愈加政治化?內氏為何聚焦經濟民生尋求連任?不見盡頭的以巴衝突,仍是問題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