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諾貝爾獎公布,都會在中國引發一輪對中國教育的聲討。在諾獎面前,中國教育界一直灰溜溜。確實,自從有諾獎以來,中國教育出來的人,無一能問鼎自然科學的諾獎。於是,灰溜溜的中國教育人,對諾獎的渴求超過任何人。
偏偏今年諾獎候選人,還真有四個華裔,遺憾的是,最終他們都未能金榜題名。本來,中國教育人覺得,都說中國教育不行,今年有四個華裔能候選,其中兩人還是先在中國受教育然後移民的,這就說明中國教育不一定不行。無奈的是,結果依舊冷酷無情。
不過,就像當今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華人一樣,諾獎要真的和中國人徹底撇清關係,也並不容易。中國人只要想要一個東西,哪怕千辛萬苦,也會不達目的誓不休。而如果想要而又得不到,中國人又總是會找遍理由,給自己製造台階往下走。
皇天不負有心人,美國科學家艾力克.貝齊格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細心的中國教育人馬上發現,其妻吉娜曾是中國人,原畢業於安徽蚌埠一中。於是,蚌埠一中在校園LED屏上赫然打出「熱烈祝賀我校女婿埃里克.白茲格(艾力克.貝齊格)榮獲二○一四年諾貝爾化學獎」。但這句祝賀讀來卻總覺得是這所中學在往自己臉上貼金,彆扭得不能再彆扭。
總結一下各種彆扭:一、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中國今年得不了諾獎,但能俘獲拿獎人的心,這比直接得獎更牛。二、大家都是地球村裏的人,誰獲獎別人都應該與有榮焉。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今年的這個女人還曾是中國人,於是中國人就引以為傲。
這很有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荒謬意味。而所有荒謬的事情,都帶有一絲荒涼!
中國的教育,過去現在是一地雞毛,可見的將來,注定還是一地雞毛,而距離諾貝爾獎,更是遠得很!
耿炎直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