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英國傳媒於十月十四日引述三個接近北京領導層的消息人士,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初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決定對「雨傘革命」「堅決不退讓」,因為過去已就二○○三年收回《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及二○一二年撤回「國民教育科」,兩度讓步,「退無可退」,亦為免在中國大陸立下先例,造成骨牌效應,令地方紛紛要求普選。

    報道引述中央認為出動軍隊是「最後一着」,只會在「混沌擴大」,出現殺人、放火、搶劫時才會出兵。此說與日前盛傳中南海「不妥協、不流血」的底線脗合。

    「不流血」無法震懾香港的反對派,使其屈服,「不妥協」無法解開香港的政治死結,平息上街群眾的怒火,乍看有如邏輯悖論。可是,若以二○○五年起三次政改方案,中共及特區政府的布局分析,卻可看出北京的長遠後着。

    三次政改有一共通點,都是只有小修小補的改良,實無損中共操縱香港選舉政治的大局,更使民主派面對兩難,如像二○○五年般否決政改,便要承擔政改拉倒的責任;如像二○一○年般支持政改,則使民主運動分裂。「雨傘革命」即使可拖至明年初夏,政改方案被否決,政制原地踏步,中共亦無大損失,甚至等待逆轉民意。這是一個「公我贏,字你輸」的遊戲!

    要破解此局,群眾必須有長期街頭抗爭的覺悟,保持非暴力靈巧抗爭的策略,免予中共出兵口實,並加強政治傳訊論述,爭取更多市民加入,堅持到底才有勝望!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