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中共最高級喉舌《人民日報》前年七月開辦了法人微博。由於其身份特殊,迄今為止,粉絲總量竟達到五千萬之多。

    「@人民日報」每晚臨停發微博前,總要和粉絲告別一番,而告別的形式也與身份極貼近,它會結合當天的時政熱點,或激勵、或褒揚、或忠告地寫一段類似於「時政雞湯」的貼子。說實話,這「雞湯」煲得確實有水平,不僅內容精粹,而且發人深省。

    「@人民日報」粉絲量所以躍升如此之快,「時政雞湯」立功不小。據說,「@人民日報」是個正處級部門,兩年前創辦時有八個編制,如今其粉絲如雲,部門是否壯大不得而知。但必須得承認,參與初創的八個人好有能耐,硬是將法人微博的影響力打造得超過了報紙本身。

    不過,這「時政雞湯」喝得久了,也從有味道變成無味道,現在終覺味同嚼蠟。歸結原因,「@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一樣,作為喉舌,在反腐敗這個攸關中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純屬光說不練的主兒。而且,「@人民日報」相對於《人民日報》,話說得更漂亮,更有力,更煽動,但一落實到反腐敗實際,兩者本質都是一樣的慫樣。

    習近平就從嚴治黨提八點要求,要「開啟全天候探照燈」加強監督,「@人民日報」力挺,說要「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總結,「@人民日報」唱高調,「作風建設永無止期,合格的標杆只有一個:那就是民意民心」。不得不說,這些話確是百姓心聲。

    身為最高級喉舌,「@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源、人脈和渠道,可是盤點下,這些年來,它們可曾一次有效監督過、揭發過任何腐敗行為?答案就一個字:無!也所以,不得不質疑上頭到底能否指揮喉舌。要不,怎麼在台上喊得山響反腐敗要加強監督,可一到喉舌這裏就變得只剩下幾句美麗的空話了呢?

    耿炎直 傳媒人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