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自一九四九年立國以來,自命是德國唯一合法政權,拒與任何承認東德的國家建交,與同期中華民國的「漢賊不兩立」政策類似。期間西德與共產陣營不相往來,更先後與十二個國家斷交。一九六九年西德聯邦議院大選後,社會民主黨與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前者黨主席勃蘭特得以登上總理之位,決定改弦易轍,推行「東方政策」。

西德七○年與蘇聯簽訂《莫斯科條約》、與波蘭簽訂《華沙條約》,七二年東西德簽訂《基礎條約》,七三年與捷克簽訂《布拉格條約》,其共同要旨為西德正式承認戰後中歐疆界,以及東西德變相互為承認。因此西德結束外交半孤立局面之餘,更大幅緩和東西歐對峙勢態,為十多年後冷戰和平結束及兩德統一奠下基礎,勃蘭特於七一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同一時期,尼克遜於六八年美國大選應承結束越戰,藉此勝選,七二年訪華與中共破冰,同年美蘇締結一系列限核武條約,翌年美國與北越、南越及越共游擊隊代表簽署和約,美國地面部隊撤出南越並終止轟炸。以上的舉措稱為「緩和政策」,實為兌現競選承諾的鋪排。西德乃美國盟友,若無後者默許,前者焉能推動「東方政策」?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有與中共緩和關係之意,與勃蘭特「東方政策」的精神相似,馬至今仍欲以此為參考。可是,美國近年加強軍事部署於東亞,因此與中共的關係轉壞,甚至有「新冷戰」的勢頭。馬英九縱有締造兩岸和平的大志,恐怕時不我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