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貪官多綽號。比如,南京原市長季建業,在任期間到處拆遷砍樹,市民稱他為「季挖挖」、「砍樹市長」;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曾勸年輕人要轉變觀念,不一定強求有住房,有房住,甚至租房也可以,他自稱未買房,每月交租六百元住在一千三百多平方呎的房子中,市民於是稱他為「六百帝」。

類似的例子多不勝舉。官員的綽號一般是百姓所起,所依據的,是官員做事說話的風格及其施政的重點。透過官員的綽號,往往能窺一斑見全豹,了解其是非功過。百姓為官員起綽號,其實是在抒發心中的不平與怨氣,因此,官員綽號就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舉報信。

今年六月倒台的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杜善學,曾在呂梁主政一年多,他最拿手的就是大搞「三項整治」。呂梁下轄十三個縣的樓房被要求刷成一個顏色,但就是這個顏色,也前後改了三、四次;街邊樓房被要求加蓋歐式尖頂,樓頂太陽能熱水器被強制拆除;每家每戶被迫拿出兩千元統一安裝空調鐵架;所有街邊門店被強制更換統一樣式牌匾。「三項整治」令杜善學狠撈一筆,卻也令百姓對其恨之入骨,市民贈其綽號「杜根子」,咒他斷子絕孫。

貪官綽號,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當中,既有拆遷類的「季挖挖」、「拆遷大佐」、「李拆城」,也有形容官員人品的「王壞種」、「豬哥勇」、「許三多」等等。「一二把手有綽號,三四把手沒聲音」是官員綽號的另一規律。這說明,主政一方的官員因為手中有權,最易陷入貪腐陷阱。不過,也因此有官員認為,有綽號是自己有魄力、有膽識、有能力的標誌。

但是,紀委可不管這許多,據說他們現在查貪腐,都先從街談巷議中的官員綽號入手。在他們看來,每個綽號背後都有故事,綽號就是貪腐訊號。

有綽號的官員,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