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十二月五日與世長辭,舉世哀悼。

種族優越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原本是主流,但隨着納粹的戰敗及其種族滅絕的惡行曝光,其主張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但戰後美國及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卻依然殘留,共產陣營在宣傳戰中常引為笑柄。美國朝野的有識之士早深以為恥,南部的頑固保守勢力卻誓死抗拒。民權運動興起,引來輿論同情,甘迺迪有意推動《民權法案》,但南部民主黨人卻是該黨內一大派系,令他進退兩難,最後甘迺迪遇刺逝世,乘着悲情效應,加上詹森想在上台之初先行一件德政,《民權法案》才在參眾兩院以大比數通過。

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被拉倒後,南非白人政府的處境更形孤立,歐美民間社會早已對其深惡痛絕,組織公民運動,在六、七十年代迫使西方國家實施軍火禁運,列根及戴卓爾夫人上台之初,念在南非白人政權堅決反共,一直不願全面經濟制裁,民間自下而上的訴求日漸壯大,不少大企業都受壓從南非撤資,最後英美政府也不得不實施制裁,南非經濟隨即陷入困境,到了八十年代末,美蘇關係解凍,「反共牌」不再有效,非洲人國民大會亦多次表明,並非要對白人趕盡殺絕,只是要求還黑人基本民權,雙方和解,最後水到渠成。

可見一場抗爭運動,背後有時代潮流推動,也需要與海外公民社會連結,及借助國際形勢的改變,才可創造成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