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旅業無力 購物天堂蒙羞

「導遊惡鬥旅客」事件出現戲劇性發展。涉事旅客昨日聲稱,今次是一場誤會,一切皆因沒有與導遊仔細溝通而起,雙方現已冰釋前嫌。有團友則反映,被旅行社要求簽署文件,確認滿意行程,有人因擔心不能返回內地而無奈就範,令事件更加耐人尋味。

由於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箇中的是非曲直,外界一時難以定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宗醜聞已再一次重創本港旅遊業的聲譽。旅遊業議會承認,接到國家旅遊局來電表達關注;另一方面,中央電視台亦對事件詳細報道,指本港旅遊業為打擊強迫購物,推出「一團一導遊」等多項措施,但實施不足一星期即告出事,令香港購物天堂的形象蒙羞。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今次風波早就有迹可尋。據報道,涉事的本港接待團○四年至今最少涉及五次違規,包括被指導遊帶旅客購買冒牌名錶、帶旅客到沒有向旅議會登記的店舖購物等;至於事件主角之一的女導遊阿蓉,則被內地旅客形容為「劏客殺手」。

更諷刺的是,前不久旅議會推出的規管旅業十招,明令禁止導遊強迫內地旅行團旅客購物,並規定旅行社必須委派同一導遊接待同一入境團觀光及購物;旅議會在春節前夕更誇下海口,稱已規定內地組團旅行社與香港接待社簽署合同,列明團友在港的購物地點及購物次數等資料,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詎料言猶在耳,即有導遊懷疑因強迫旅客購物鬧出軒然大波;再說,涉事旅行團被指先後換了四個導遊,明顯有違反一團一導遊規定之嫌。

整場風波再次凸顯旅遊業「自己人管自己人」的荒謬。可以想像,如果導遊有合理收入,欺客事件決不至於氾濫成災。正如有導遊工會代表踢爆,十招規管業界措施未能解決零團費、導遊收入欠保障及打擊無證導遊等深層次問題,特別是現時大部分導遊帶團仍然沒有底薪,強迫旅客購物遂成為不少導遊的主要收入來源。事實是,早在○六年,旅遊業界就曾訂立協議,為導遊提供底薪,惟最終不了了之。

我們已不止一次指出,宰客欺客醜聞之所以禁之不絕,關鍵在於旅行社收取過低團費。對此,港府一直以「自由市場」為擋箭牌,袖手旁觀。大家可以看到,旅遊業界推廣「誠信遊」多年,但市場反應始終平平。最近內地傳媒放蛇,發現有本港旅行團以數十元舉辦「香港一日遊」,但遊覽景點只是蜻蜓點水,「主菜」其實是定點購物,分明是掛羊頭賣狗肉。

低團費旅行團遍地開花,並不令人驚奇。眾所周知,部分接待低團費旅行團的旅行社東主自設店舖,再安排團友光顧謀取暴利。因此,要求業界自律,無異緣木求魚,不切實際。

毋庸諱言,旅遊業作為傳統經濟四大支柱之一,地位愈來愈吃重,內地客所佔比例愈來愈高,更是撐起本港旅業半邊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宰客欺客醜聞,無異於殺雞取卵,愚不可及。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在內地旅客間已經臭名遠揚,實在經不起另一次打擊。既然業界自律已被證明此路不通,港府還不加強監管,更待何時?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