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日公布一批間諜案,絕大部分是沒甚麼看頭的小案,涉案者多是無業網民。相比之下,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大案要案,當局往往諱莫如深。這種一味遮醜隱惡的做法,既不利於以案說法教育國人,也容易輸掉對外輿論戰。

在廣東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上,當局披露一批間諜及網絡勾聯策反案件。當中,有人在部隊潛伏六年,充當「觀察哨」,策反多名現役軍人,結成網絡向外提供情報,收取間諜經費二十多萬元。還有人對軍工造船廠及周邊水域停靠的軍艦進行拍照、觀察和標注,每月固定領取月薪三千元。

諸如此類的間諜不勝枚舉,但大多數是小魚小蝦,真正的大奸巨諜當局隻字不提。例如原中國駐冰島大使馬繼生、鍾月夫婦充當日本間諜,消息在海內外炒得沸沸揚揚,而官方至今依然不置一詞,似乎有口難言。

其實,這種對國人保密、任由小道消息滿天飛的做法相當不智。按照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習慣,每破獲一宗中國間諜案時,不僅對案情巨細無遺地全方位報道,而且抓緊機會大做文章,掀起一輪又一輪的「中國間諜威脅論」,似乎中國間諜無處不在。這種做法不僅讓相關國家佔據國際道德高地,而且可以收穫不少政治利益,讓中國極其難堪。

諱疾忌醫 缺乏自信

反觀中國對破獲的外國重大間諜案素來「沉默是金」,主要原因是為了掩飾家醜,甚至不敢以間諜罪審判那些漢奸。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就曾披露,前中國駐南韓大使李濱充當南韓間諜多年,曾向媒體洩露金正日當年訪華的行蹤,並向美韓提供金正日及中朝關係動向的情報,導致中國在東北亞外交相當被動。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間諜,當局懲處他的罪名僅為經濟犯罪,免其一死。

再比如中國核工業集團的原總經理康日新,中了日本情治部門的美人計,將中國核工業的絕密情報雙手奉上。但康日新被調查後,居然只以腐敗為名進行審判。

更有甚者,當局對部分大案隻字不提。以中國國安部副部長陸忠偉的秘書被美國中情局策反一案為例,當世界各地媒體都對涉案人員指名道姓報道時,北京既沒有說明真相,更沒有拿起輿論武器反擊美國情治機關。

當局不敢大張旗鼓地反擊,一方面是韜光養晦、畫地為牢的心態所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則擔心家醜外揚之後,影響部門聲譽,甚至被高層問責,故能瞞就瞞。問題是,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許多諜案往往欲蓋彌彰。國與國之間的諜戰一直存在,連西方國家也是相互刺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啥值得大驚小怪。中國諱疾忌醫,實際上是缺乏自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