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赴美國投資遭遇愈來愈大的政治阻力。美國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橫加阻撓中資併購,背後動機是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力求將華繼續壓制在低端製造業。

中國重型設備製造商中聯重科日前以三十三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起重機及建築機械製造商特雷克斯提出收購要求。對此,美國眾議員亨特認為,特雷克斯向美國陸軍和其他政府機構提供起重機、其他基礎設施與後勤支援設備,故建議由美國財政部長擔任主席的外資審議委員會徹底審查。亨特表示,他對這筆潛在的收購案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存在極大擔憂。

事實上,外資審議委員會以往曾阻止華為收購美國本土網絡公司3Com,以及否決紫光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類似例子清楚表明,中資在美國的收購活動屢屢被行政力量阻撓。一直以來,美國對中資企業併購審查的數量長年高居首位,針對性極強。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增強,製造業開始從低端向高端邁進,開始染指一些高科技領域,讓美國如臨大敵。中國每年花費二千多億美元從美國進口晶片,耗費的資源超過進口石油,這一直是中國製造業之痛。實現晶片由中國製造是北京的長期目標,故此,中國政府近年不斷扶植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並通過跨國併購,縮短國際差距。然而,此舉正正觸動了美國的奶酪。

防華進步 確保優勢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無論在哪個工業領域,只要中國人突破了技術門檻,外國人將徹底喪失市場。在工業化的浪潮下,美國本土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大量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晶片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是美國少數幾個對華保持優勢的行業,所以美國必然對中資的有關併購行為高度警惕。

美國當局日前阻止中國投資者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業務,實際上是阻止中國掌握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的相關技術。在高頻大功率應用方面,氮化鎵的功率密度是現有砷化鎵材料器件的十倍,不僅可以廣泛運用於通訊基站、電動機車、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民用領域,還可以用於相控陣雷達等特殊領域。可以說,美國政府力阻中資併購美企,既有出於技術在軍事應用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更多的還是出於打壓中國晶片產業發展,保持美國科技公司技術優勢的考量。

俗語有云:「來而不往非禮也。」外資過去在中國發展業務,一直享受超國民待遇,不少行業龍頭被外資「定點斬首」,長此以往,中國的核心產業將悉數被外資控制。既然美國政府不斷祭起政治審查的大旗,中國不妨「禮尚往來」,對美國在華的企業併購進行相應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