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中國國考,每年有近千萬人參加這場事關前途命運的考試,但遺憾的是,這已成為作弊者的天堂,公平根本無從談起,很多人在人生起步階段就輸給了作弊者。

英國媒體稱,中國高考作弊者猶如占士邦,使用的高科技甚至比占士邦還先進。更駭人聽聞的是,河南還有人組織大規模替考,監考員被買通,各個環節獲得通融,看似環環相扣的監督體系全面失控,那些替考者如入無人之境,大學教師也參與其中,替考者比對指紋時監考老師已經發現破綻卻沒有阻攔。目前已查出一百二十七人。

高考類似過去的科舉,是國家人才選錄的重要考試,一直被譽為最公平的考試,但從河南的情況看,從考生相片採集、准考證製作到監考環節,從老師、學校到招生考試部門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的舞弊產業鏈條,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謂最嚴格的考試已經形同虛設,似乎變成了最腐敗的考試。

當眾多考生拚全力備考時,有些人卻可以花錢請人替考,「考上重點大學五萬,若考上全國名校,酬勞再商量」。顯然,每一次成功的替考,就是對其他考生錄取機會的剝奪,是對高考公平的嚴重破壞。

打擊力度 不盡人意

替考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內部人士從中操縱。譬如二○一二年甘肅天水替考案案發後,當地五十多名公安、教育等系統人員被查,河南鄲城替考案,當地文教體局局長、招生辦主任等十多人受查處。今次查出的替考者,很多是有權有勢者,有知情人士直言不諱地指出,是當地「教育局官員安排好的」。

替考現象蔓延,暴露了高考管理的漏洞,說明打擊替考的力度不夠。許多涉案官員最多是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根本形不成阻嚇力,這方面甚至還比不上清朝。當年雍正皇帝上台執政之後,苦於缺乏人才,決定開恩科取士,鑑於以往跑題漏題現象嚴重,那次考試由雍正親自出題,並當面交給主考官,但儘管如此,由於雍正的兒子弘晝與主考官張廷璐勾結售題,導致嚴重的科場作弊案,結果張廷璐被腰斬,而弘晝幾年後亦被賜死。

對於替考者,雍正更是深惡痛絕,規定「槍手代倩,為學政之大弊。嗣後凡有代筆之槍手,枷號三月,發煙瘴地方充軍。其僱代筆之人,發煙瘴地方充軍。知情保結之廩生,杖一百。」 至乾隆年間,對替考的處罰就更重了,考生及替考者一律斬立決,由此考場風氣煥然一新。

科場弊案有損社會公平,尤其是對那些憑真才實學上位的窮人子弟的打擊更大,他們寒窗十幾年,期望一考成名改變命運,但那些有權有勢者通過作弊,輕易霸佔學位,讓這些窮人子弟怎麼看到人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