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國家,自古至今,權力運行講究令行禁止,上面怎麼說,下面怎麼做,不允許打折扣,唯其如此,國家才能有效治理。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任何時候都免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權之間,都存在博弈關係,並非鐵板一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地方對中央的政令甚至領導人的命令明裏暗裏進行抗拒,表明中央權威在衰落,有鑑於此,中國傳統的政治邏輯非常強調中央——領袖——權威的重要性。

就中共而言,自毛、鄧政治強人去世後,無論中央還是領導人個人的權威,都遭遇地方的巨大挑戰,故近二十多年裏,一直有「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說法。不論是朱鎔基還是溫家寶, 總理任內都曾遭遇這一問題的困擾。如今,則輪到李克強。

最近一位曾任國務院督查組成員的人士接受內媒採訪時稱,李克強為政策落實不到位「拍了桌子」,多次強調「要下力氣整治」。李當時稱,在基層調研時注意到,有些地方確實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一些政府官員抱着「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說得難聽一點,這不就是尸位素餐嗎?」

權力失控 不可治理

不僅地方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現象,中央各部門對國務院的決策亦「陽奉陰違」。李克強就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問部長們:「國務院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了沒有?你們各自的責任履行了沒有?」

這實乃內地政府的通病:對「我」有利的就執行,對「我」不利的就找各種理由敷衍。

政令出不了中南海,顯示中共權力正在失控。權力失控指的是權力成為不但外部無法約束而且內部也無法約束的力量,而在此之前,儘管外部約束是缺乏的,但內部約束是相對有效的;權威基礎削弱,地方性權力、部門性權力已經成為既無上面約束,又無下面監督,同時還缺少左右制衡的力量,這意味着國家權力的碎片化;官員不能負責任地進行工作,為保官升官不惜犧牲體制利益。在權力失控的狀態下,腐敗不過是其外在表現,處於「不可治理狀態」。

北京當局要走出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困境,維護政策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推進改革,光靠總理拍桌子和成立督導組還遠遠不夠,解決的辦法是出台政策時盡可能考慮到各地不同的情況,使政策最大程度符合現實,增加政策的適應性;同時,少用行政手段,多用市場方式,提高調控水平。此外,更需要釐清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限與關係,將央地關係建立在法治框架內,並將政治改革提上日程,增加對權力運行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