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共紀律監督機構,紀委在中共的權力體系裏位高權重,令人望而生畏,尤其在這輪聲勢浩大的反腐風暴中,紀委特別是中紀委功勳卓著。這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王岐山領銜的紀委在反腐上是「認真」的。

然而,「絕對權力,絕對腐敗」,在一個貪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政權裏,沒有哪個行業、哪個部門是乾淨的。紀委反腐敗愈嚴格,權力愈大,所起作用看似愈重要,紀檢官員反而愈可能在反腐旗號下受到腐敗和權力的腐蝕,蛻變成腐敗分子。

最近,中紀委在很短時間裏查處兩位局級紀檢官員──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和中紀委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就印證了這點,若將科協黨組書記、同時也是中紀委委員的申維辰算在內,中紀委一下子就揪出了三個「蛀蟲」。

對中紀委清理門戶的舉動,外界應鼓勵,反腐敗不應有死角,中紀委能夠拿自己開刀,相對過去是一種進步。以前紀委系統也出現過腐敗案件,但在中紀委層面上從來沒有曝出過腐敗醜聞,這不是說中紀委不存在腐敗──中紀委前任書記賀國強據傳就曾被約談,而是很可能考慮到如果反腐敗反到中紀委頭上,會損害其權威性,不利反腐大業。

制度反腐 方能治本

王岐山做中紀委書記後,在掀起反腐運動的同時,大概沒忘了紀委自身的腐敗問題,在今年兩會期間,王就指出,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監督機關,對自身的監督必須更加嚴格,執行紀律必須更加剛性,對審查辦案過程中的跑風漏氣、以案謀私等違紀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決查處絕不手軟。作為對此種嚴格要求的表現,紀委前不久成立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加強對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各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紀檢監察幹部的執紀監督,着手解決自身的「燈下黑」問題。

王對紀委官員腐敗的「零容忍」固然反映了紀委「打鐵還需自身硬」,但也說明中共要煞住腐敗之風,僅靠紀委一家是不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出於更好反腐考量,對紀委系統進行了有限度改革,提升了紀委權力,可對如何約束這種權力,卻沒有得力措施,它會導致甚麼情況?縱使紀委內部監督嚴厲不出現腐敗現象,也難保紀委在查處案件中不出現其他破壞法紀之情況。

中共目前的反腐,本質上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運動式反腐,搞得人人自危,官員們多是敢怒不敢言。客觀地說,面對積重難返的腐敗,需要一個階段的強力反腐,以展現領導人的反腐意志,中紀委兩位官員被查,也是出於這個目的。但在經過一年多運動式反腐後,中共有必要考慮將反腐的接力棒交給大眾,認真推出一些制度反腐措施,真正在法治框架內反腐,否則,貪官是查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