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正就調整未來發電燃料組合進行公眾諮詢,一是向南方電網購買電力,二是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港府聲稱沒有既定立場,但從官員的態度看,當局偏向第一個方案。其實兩個方案各有利弊,除了電費水平、環保問題,電力供應穩定性最受關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絕對承受不起停電的風險。

環境局官員表示,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期下月中屆滿,之後會就開放電力市場進行另一場諮詢。官員明言,難有第三個競爭者在本港從頭開始興建發電廠,最大可能性是引入內地電力。換言之,所謂開放電力市場,其實只是應否引入內地電力之爭而已。

無可否認,兩電年年大幅加價,引起不少怨言,輿論普遍認為是市場壟斷所致,開放市場漸成社會共識。港府提出的諮詢方案,其中一個正是從內地南方電網購買約三成電力,既有利競爭,亦減少本地發電帶來的污染。然而,向內地買電是否真的環保,不少人都表示質疑。環保團體指出,南方電網包括煤電及核能發電,港府無法追溯輸港電力來源,而向內地買電,等於將污染轉移,以鄰為壑,隨時引起內地居民反彈。價格方面,本港與南電聯網供電技術上可行,惟投資巨大,耗時長,這些成本將體現在電費之上。港府無法肯定從內地輸電一定比增加天然氣發電更便宜,原因就在於此。

另一方面,本港目前已有兩成核電來自深圳大亞灣核電廠,若加上輸入三成南電,內地將佔本港電力市場半壁江山,過於倚賴內地供電,令人擔心失去議價能力,隨時淪為東江水翻版。

撇除環保和價格問題不談,內地供電最惹人關注的是其穩定性。根據內地官方數據,南方電網於二○一二年上半年的供電可靠率只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六,遜於中電及港燈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百分之零點零三之差,便是每月平均停電十六分鐘及每年平均停電不足兩分鐘之比。不可不知,去年六月中電供電網絡突然出現零點一秒的短暫電壓驟降,消防處在短短四十分鐘即接獲三十八宗困升降機報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萬一出現長時間停電,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連串質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僅以「過去式」搪塞,一味說內地供電穩定性已不斷提高,更聲稱南電對澳門的供應穩定性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比本港還高。不過,事實未必是這麼一回事,澳門現時九成電力來自南電,並被列為南電「優先供電客戶」,但過去兩個月一再出現停電事故,專營澳門配電系統的澳電代表早前對本港擬引入南電大潑冷水,提醒有選擇空間的香港要「考慮清楚」。

說到底,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雖說開放電力市場促進競爭是大勢所趨,但也帶來不少不確定性,港府引入南電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端視乎能否提出更多有力數據,以理服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