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廣廈千萬間,一屋棲身難上難,若問國人甚麽最愁,房事肯定入三甲。匪夷所思的是,全國竟有上百萬套新房沒有主人,而這些房子都有一個共同名字:保障性住房。
各地保障房項目入住率低、申請遇冷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据官方統計,河南全省有近三萬套房空置超過一年,其中安陽市的比例竟高達百分之六十八。陝西去年竣工的保障房,入住率僅百分之八十八,超過十萬套仍空置。全國最大保障房項目、青島市重點民生工程白沙灣保障房社區,共有逾萬個單位,從一二年至今僅收到不足兩百份申請,基本上與「空城」無異。
專家指,各地普遍存在「重建設輕規劃、重數量輕質量、重完工輕分配、重建房輕產業配套」的傾向,不少項目選址偏僻、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備,說白了就是「不宜居住」。
顧名思義,保障房是政府為給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有別於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商品房。然而,地方政府只圖「交差」,往往把保障房項目放在土地不值錢、交通不方便的偏遠地區,而開發商為求利潤,不惜偷工減料,導致質量問題頻生。
保障房乏人問津,與遍布全國的豆腐渣工程相映成趣,對政府「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的初衷,不啻為一大諷刺。
謝文達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