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醫學院指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期,六十五歲長者入院及死亡較往年高。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將討論新一批可覆蓋瑞士型H3N2流感疫苗的注射安排,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昌昨稱,已注射冬季流感疫苗的市民若再接種新疫苗,雖可抵抗瑞士型H3N2流感,但會影響首劑疫苗對抗其他流感病毒,包括乙型流感、甲型H1N1的效力,建議讓從未接種的高危人士優先打針。
影響對抗H1N1及乙流
許樹昌解釋,美國○五年一項流感疫苗研究發現,若十六周內接種兩次流感疫苗,並沒有顯著提高保護力,反而可能出現減弱淋巴細胞功能等副作用,影響對抗甲型H1N1及乙型流感的效力。他建議未曾接種流感疫苗的高危人士,例如長者、長期病患優先接種新疫苗,但上述人士日後要再調節接種時間表。
若市民不慎中招,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例如特敏福,仍是流感「剋星」。中大感染及傳染病學教授李禮舜稱,中大與北京、新加坡及美國進行研究,發現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可降低住院流感病人死亡風險達七成二。若病人發病首兩天獲處方,治療效果最佳,可減低死亡風險高達八成。但發病第三至五天才使用,療效較遜色,死亡風險只降低六成五。
李禮舜稱,正使用類固醇藥物的長期病患,例如哮喘、器官移植病人等,若不幸染流感,受藥物影響會抑制免疫系統,出現雙重感染機率由百分之二點七增至百分之九點七,死亡風險增一點一至兩點六倍。許樹昌稱,醫護人員遇到這類病人應小心調校類固醇劑量,而病人使用特敏福的療程,可延長至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