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一句香港要去殖民化,吹皺一池春水。筆者留意到,這個話題的討論出現一個「奇怪」現象,泛民對去殖並未公開表示強烈反對或抗拒,反而是建制出身自公務員或專業精英的高官要員對此比較敏感,葉劉淑儀、譚志源、袁國強甚至唐英年都出來回應,不是強調過去好的東西(例如法治)要保留,就是認為毋須糾纏「殖民化」問題。何以如此?

陳佐洱不滿回歸後沒有做好去殖民化工作,應是針對特區政府。去殖首先是官方的責任,當然民間也有責任,如果民間力量積極推動,政府很難無動於衷。但回歸以來直至國教風波前,特區政府對此基本上沒有甚麼作為。

究其原因,可能基於三方面因素:一方面,當年中央提出香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就是強調港人的生活方式不變,很多人包括特區政府都沒有意識到回歸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還有「去殖」任務;第二,香港結束殖民統治,與其他殖民地如印度、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最大的不同,是香港並非獨立政治實體,而是回歸祖國,回歸後不是推翻殖民統治體制,而是實行一國兩制,保留原有體制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更值得一提的是,回歸後特區管治班子主要成員,無論公務員隊伍還是問責高官,基本上都是殖民地時代的精英,他們怎可能主動採取措施去殖民化?換言之,叫這班殖民地政府培養的精英去完成去殖民化,不是等於叫他們「革自己的命」嗎?

劉兆佳教授出過一本書名叫《香港的獨特民主路》。香港的去殖民化,又何嘗不是獨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