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以系統化模式在中學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實在走對了路,尤其現今社會充斥急功近利的歪風和前路茫茫的迷思,正確的生涯規劃可推動正面思想的良好風氣。生涯發展是完成自我觀念的一個連續不斷過程,也是一個配合和選擇的過程,而每個人的生涯發展都是獨特的。要為生涯作出規劃,正正在於生涯的不確定性,以及適應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

美國社會學及心理學家J.L.Holland就生涯類型提出把人格特質分為六種類型,計有實際型、探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事務型,並由此指出職業選擇大都是個人人格特質的伸延。由此觀之,則會發現香港雖然是一個多元化社會,但在跟生涯息息相關的職業路向上,可供選擇的類型仍頗狹窄,當中最明顯的就是藝術與運動職業的發展,跟其他成熟的大都會相比,實在相形見絀,希望政府在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的同時,也能推動多元的職業路向。

許多時候,學校和社區組織會邀請在不同界別有出色表現和成就的人士,跟學生作出分享;近幾年,更多會強調其平民出身,藉以勉勵同學爭取突破現狀。這樣的做法當然無可厚非,也可讓同學明白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有出頭天。然而,筆者希望各主辦單位在分享成功故事的同時,也要明確指出,其實當中有很多人付出差不多一樣的努力,卻仍然未有同樣的成就,甚至依然在奮力掙扎中,而這些人並沒有埋怨和放棄,繼續默默耕耘,等待下一個機會來臨時再度爭取。

生涯規劃是一條漫長道路,一朝失意絕非時不我與。而最不應該出現的情況,就是把生涯規劃定格在如何置業投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