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臨近,關於選民登記的投訴例必增多,而今年更是破紀錄,據報當局共收到二千宗選民剔除登記申請,遠超舊紀錄的八十多宗。到底選民登記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選管會稱,本港採取「先登記、後抽查」制度,登記資料有「沙石」在所難免,但強調經法院處理後,僅數十宗成立,情況不算嚴重,又認為社區監察有助避免選民登記資料失實。

這就對了,由於社區出現疑似種票情況,關乎切身利益,各方政治力量必然金睛火眼目及到實。再說,一旦作出投訴,對手礙於公眾觀感,也不敢橫加批評,只要選管會積極跟進,不愁沒有發現,社區監察的效果分分鐘勝過北京的「朝陽民眾」。

事實上,選管會也不能單單躺着等投訴才做嘢,可以更加主動,例如不定期按選民登記冊核實身份。可能有人會說,如此一來,行政費用勢必增加,存在一定技術難度。然而,你們領薪水就是幹這個的呀,技術難度豈是不作為的藉口?當然了,不作為還不是最過分,執法捨難取易更令人氣結。最典型例子是港鐵處理攜帶大型行李的乘客,帶樂器的學生見一個捉一個,反而眼睜睜看着雪櫃、洗衣機堂而皇之上車。說到底,還不是因為前者「好恰」,後者狼戾?網上有人呼籲市民攜帶大型樂器到港鐵站示威,到時會否演變為變相「光復」,進一步激化矛盾,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