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北俊在○三年揭示新黨徽凸顯愛國愛港的新定位。(資料圖片)
【本報訊】自由黨黨魁田北俊一向敢言,其反叛言行更左右自由黨的興衰,最經典要數二○○三年田北俊突然倒戈反對二十三條,終令政府擱置立法,亦令田北俊及自由黨一度贏得市民支持,但其後該黨由盛轉衰,經歷多次退黨潮及分裂,多名重量級人士淡出,經今次一役相信更加無運行,相信離滅黨之期不遠。

○三年大批市民在立法大樓外集會反廿三條立法,最後因田北俊突然倒戈,草案被撤回。

經歷選舉失敗及黨內分裂後,自由黨更換黨徽及積極培養生力軍。(資料圖片)
田北俊年幼時隨父親田元灝由內地來港發展,由製衣生意起家,之後開始踏足政界,他在一九八五年獲委任為葵青區議員,八八年成為立法局委任議員,至九一年不再獲委任,至九三年,時任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議員張鑑泉暴斃身亡,田臨危受命參與補選成為立法局議員,九七年亦由立法局順利過渡至臨時立法會,九八年接替失意立法會選舉的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擔任自由黨主席一職。
立會內影響力銳減
二○○三年七月,立法會就二十三條進行二讀辯論前,一向支持法案的田北俊突然倒戈,並即時辭去行政會議職務,由於欠缺自由黨於立法會的支持,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宣布撤回草案。此後田北俊一度獲市民支持,經立法會新界東地區直選當選。但田臨時倒戈後,北京對田一直存有戒心,政府亦不視自由黨為友好政黨,因該黨議員在立法會內投票意向飄忽。
自由黨成立於九三年,黨內盡是工商專業人士,主張設法令市民向上流動,但至○八年,田北俊和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分別在新界東和新界西競選連任失敗,連同九龍西的田北辰和香港島的林翠蓮,自由黨在地區直選全軍盡墨,時任旅遊界議員楊孝華引退,加上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總商會林健鋒、工業總會梁君彥和紡織製衣界梁劉柔芬因由誰接替田北俊任黨主席一事鬧翻,四人退黨,自由黨在立法會的影響力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