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俞太(左)坦言曾有輕生念頭,幸有親友支持,才能繼續照顧丈夫。

    【專案組報道】近月先有一名父親疑手刃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再有父親將智障兒子遺棄在新加坡,再次敲響照顧者壓力爆煲的警號。不同的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的照顧者,均面對沉重的身心壓力,關注組織指照顧者肩負重大責任,社會卻缺乏適當支援措施,甚至未能得到當局於政策上的認可,設立照顧者津貼已成燃眉之急。立法會早於一○年已通過推出照顧者津貼的議案。事隔四年,說好的津貼呢?

    關注團體早前遊行示威,促請當局正視照顧者需要。

    市民撐助照顧者
    陳小姐(大學生):「應該要有照顧者津貼,可以從經濟上幫到佢哋。」

    杜小姐(大學生):「知道其他地方都有,津貼在於認同照顧者!」

    身心勞損 經濟負擔大

    一○年二月,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通過「殘疾人士家居照顧者津貼」議案,惟四年後的今天,「照顧者津貼」下落不明。

    「對住部輪椅,有幾大壓力,外人點會明?」八年前,俞太的丈夫因意外引致嚴重腦創傷,至今不能言語,只有右手能稍微移動,需要餵食。現年六十多歲的俞太坦言曾有輕生念頭,幸獲親友支持,才度過困境。珍媽的兒子患有「玻璃骨」,她堅持照顧兒子五十多年,七十多歲的她,手、腳長期勞損,更有多種老人病。已照顧自閉症兒子二十年的Peggy亦坦言,多年來為教導及了解兒子勞心勞力;而近月兒子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的林女士,亦謂感到求助無門,心情跌至谷底。

    註冊社工葉健強表示,照顧者多會身體勞損,加上長時間照顧傷病者,更會產生經濟及心理上的壓力。他指,照顧者津貼除了可幫補開支,更重要的是認同照顧者的努力。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直言,當局至今決而不行,相信是政府不希望貿然增加經常性支出,卻忽略照顧者津貼的重要性。

    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聯合回覆表示,當局一直致力為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提供一系列的訓練和支援;當局亦會密切留意護老者津貼的發展和成效評估,包括相應措施是否適用於殘疾人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