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全球經濟形勢及金融市況波瀾四起,其中一個關注點,顯然是全球國際儲備下跌(尤以新興國家為甚)所引發的憂慮。

事實上,雖然以水平計,全球國際儲備資產(撇除黃金)仍然維持在11萬億美元以上的近年高位,但今年的確是自○三年數據期以來第一年出現下跌,而且恰巧回落到一三年第二、三季市場炒作美國收水恐懼時的水平。

現時看來,聯儲局在今年餘下兩次會議內開始加息,假如全球金融市況繼續波動,會否對相關國家的儲備和資金進出造成重大影響?

對這個燙手問題,國際清算銀行最新適時發表了一篇工作論文,得出一個與傳統市場看法不同結論。

論文研究了九一至一○年間全球六十三個國家的國際儲備數據,通過對系統性金融危機期間資金進出的分析,發現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持有量原來會影響跨境投資者(包括外資和本地資金)的投資行為,從而起着穩定本國儲備的作用。

論文認為,過往研究一般分析國際儲備與資金進出淨額的關係,並不周全。因此研究員特別將資金進出分為「外資流入」和「本地資金流出」兩個部分,進行獨立研究並作比較。

發揮定海神針功用

結論是,當金融危機爆發時,央行所持國際儲備的多寡,會大大影響本地資金流出,但不會明顯影響外資流入。危機期間,手持愈多國際儲備,本地資金流出量跌得愈多,因為本國國民眼見國家儲備底子夠厚,會較樂意於本地存款和投資,甚至從國外班資回朝,從而緩和外資流走的問題。

根據研究,當爆發嚴重金融危機時,雖然外資流入亦減少,但儲備佔GDP比例較平均值高一個標準差的國家,其本地資金流出同樣會收縮1.5個GDP百分點,從而一定程度上抵銷外資流入減少。再者,即使在非危機時期,國際儲備多寡同樣重要。一般來說,儲備愈多,資金淨流入愈大,淨流出愈少,反之亦然。

看來,經過最近十多年努力累積國際儲備,新興市場現時抵禦資金流走的能力較以前強得多,當中本土資金崛起,在情況危急時出資救國、班資回朝,亦功不可沒。

要重演二十年之前的新興市場金融風暴,難度顯然高得多,至少對於儲備底子夠厚的國家來說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