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香港,亂象百出,民怨沸騰,固然因為反對派搞風搞雨,而港府內部勾心鬥角,高官同床異夢,同樣難辭其咎。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一面倒直斥港府施政困難,社會撕裂加劇,根子在於港府人事失和。

現屆政府上台以來,執政團隊不是被指良莠不齊,拉雜成軍,就是被批評口是心非,面和心不和。最近港府就樓市是否「減辣」,特首和財政司司長便出現南轅北轍的論述,再度引發內部失和的猜測。事緣近期外圍經濟波動,美國加息機會偏高,而本港房屋供應亦有所增加,曾俊華因而認為港府有需要在政策上作出調整,引起市場對港府可能「減辣」的聯想。不料話音剛落,梁振英就斬釘截鐵否認當局有意「減辣」,強調香港房屋問題仍然嚴重,大部分家庭負擔不起樓價,「辣招」須持之以恒。很明顯,這番回應是衝着曾俊華而來。

要知道,港府高層不是一般評論員,他們的發言對市場影響極大,必須事先溝通,切忌各說各話,更忌自相矛盾,否則只會令市民及投資者無所適從,削弱政府公信力。儘管曾俊華事後「補鑊」,指本港樓市在過去數年升幅大,「辣招」能有效穩定市場,但也不忘「死撐」,指樓市出現調節,當局「可以慢慢減少反周期措施」。而過去曾俊華的「閂水喉」理財原則,亦被指跟港府大興土木「開水喉」理念截然不同。這就難怪大部分受訪者感到政府內部欠缺溝通協調,自打嘴巴。

事實上,港府施政一塌糊塗,執政團隊窩裏反的事例屢見不鮮。鉛水事件是另一個例證,先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拒絕為幼稚園驗水,後來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布為幼稚園免費驗水,一時一樣,令人嘆為觀止。而早前南韓爆發新沙士疫情,食衞局堅持只發旅遊健康建議,後來又被林鄭月娥推翻,改發紅色旅警。這些都是浮出水面的矛盾,港府內部在其他重大決策上是否有更大的分歧,高官之間的矛盾到底有多深,已經不言而喻。

說來實在唏噓,貪曾年代禮崩樂壞,政府一盤散沙,有的行政會議成員為討好民意,公開與港府決策唱反調;有的為打擊競爭對手,刻意洩露行會機密。人們以為現屆政府上場後會有一番新氣象,豈料事與願違,年前的電視發牌風波,有行會成員公開跟政府劃清界線,如同火上加油。而月前港府突然撤換兩名問責局長,更凸顯內部矛盾重重。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執政團隊不團結,港府施政必然寸步難行,社會必然更難團結,最終受害的是市民,可謂一語中的。

都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港府民望低落,施政維艱,除了社會泛政治化,反對派為反而反,官員貌合神離,內鬥內耗,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香港正處多事之秋,經濟民生問題多如亂麻,政治風波沒完沒了,執政團隊一日未能團結一致,不僅不可能帶領香港走出泥沼,最怕整個社會也只能一起沉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