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現象益發頻繁,糧食生產活動大受影響。有見及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曾公開呼籲美國暫停將四成玉米收成轉化成汽車燃料乙醇的法例要求,好讓更多玉米用作糧食及飼料。生物燃料愈趨普及會否令糧食短缺問題為之加劇,各方爭論不休。

達氏不乏知音人,德國發展部長尼貝爾早前與其他內閣成員唱反調,呼籲停售本土一款成分中有一成是乙醇、名叫E10的電油。德國環境部長阿爾特邁爾不同意尼貝爾的說法,但他話中有話,矛頭暗指美國,說:「製造生物燃料與糧食價格之間無任何關係,總之在德國沒這回事。」

人車爭食 愈趨嚴重

美國是全球最大玉米生產國兼出口國,惟華府為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規定乙醇要佔總汽油供應百分之九,美國玉米嚴重失收,不得不收起原用作出口的玉米製造生物燃料。玉米可用來餵飼禽畜,玉米價格飆升,肉類、奶類以至雞蛋價格無可避免被拉高。

糧價拾級而上,供求失衡使然。地球人口每年增加七千八百萬,耕地面積卻難再擴大,發展中國家人口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對肉類需求有增無減,畜牧業消耗大量飼料,糧食供應更形緊張。

同樣值得留意的另一幅畫面是,生物燃料的出現,將能源市場的高低起伏帶進糧食市場,對全球糧食供求造成的扭曲不容小覷。

現代農業生產講求大規模和高效率,不得不以機器取代人手,除草、犁地、播種、施肥、收割以至運輸等無不消耗大量能源。能源價格居高不下,自然推高農業生產成本,反映在農產品價格上。正因生物能源技術愈趨普及,若將農作物變成燃料,比將之變成食品更有利可圖,農民能不向錢看嗎?

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瑞士和德國等大幅減低對核能的依賴,石化燃料需求更為緊張,將糧食變成生物燃料愈加有利可圖的話,糧價豈能不愈升愈有!

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因阿拉伯之春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飢餓被視為這場革命的主要導火線,糧價高處未算高,是威脅全球政經局勢安穩的計時炸彈。糧農組織早前發表報告,稱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達一千九百多種,組織對人車爭食問題後續發展如何,似乎是心中有數。不過,願以昆蟲當主要糧食者有限,有關提議對遏止糧價上升相信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