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港口及物流發展事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去年底完成顧問研究,預測直至二○三○年,本港的港口貨櫃吞吐量每年平均有百分之一點五增長,現有碼頭設施必須配合未來趨勢。政府會提升葵青區港口後勤用地的使用率、紓緩港口擠塞情況以應付整體需求。有立法會議員質疑貨櫃港口規劃落後,難提升處理能力。
研後勤地建設施支援
張炳良表示,未來以葵青貨櫃碼頭為重點,提升碼頭處理能力,應付未來需求。為紓緩碼頭擠塞,政府擬將部分毗鄰貨櫃碼頭的合適土地併入貨櫃碼頭範圍,增加碼頭的貨櫃場地面積和駁船泊位設施,提升貨量處理能力。當局又建議在葵青區港口後勤用地合適的土地上,研究興建多層設施的可行性,主要用作貨櫃車及貨車停車場,支援港口運作。
議員陳偉業批評,本港仍沿用六十年代港口整體規劃,缺乏火車接駁貨物,後勤用地亦不足,批評當局遲遲不考慮搬移港口,做法短視。張炳良回應,建設鐵路和搬遷港口需視乎實際操作和效益,現階段未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