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誌的讀者對象大多是中產或以上人士,較少以基層市民的角度發聲,故他們的立場未必完全中肯。但即使街談巷議,亦多有可採,中產階層是香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他們發聲的傳媒,意見當然也值得人們注意。

近日,有財經雜誌旗幟鮮明,力陳大量增建公屋之弊。內文指出,目前每個公屋單位的成本是六十一萬元,要完成二十三萬個建屋目標,就得花掉一千四百億元,現時房委會的儲備僅餘約六百五十億元,剩下偌大的一個財政坑洞,到頭來又得納稅人去填滿。當然,該雜誌的潛台詞應是說納稅人中又以中產為主,歸根到柢,最受害的就是這一族人。

平情而論,香港中產負擔的稅率以世界標準而言,根本不算沉重。但過去幾年,社會利益愈來愈向基層傾斜,確令部分中產對香港日漸離心離德。他們一生打拚,才能換得一層可供蝸居的房子,但基層市民不必太費勁,就可以安居於公營房屋;有些中產家庭克勤克儉,想為兒女預購房子作結婚之用,政府卻將購買第二套房的人視如寇讎,對他們徵收懲罰性的稅款,使中產者望而生畏;這一階層的人,最希望社會能在平和的環境下穩步發展,但香港近年卻變了吵鬧之城。基層市民仇富,中產卻有人開始仇貧,香港的移民潮又再浮現,這一切,政府能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