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一詞,在香港這個極端資本主義社會即使不是禁忌,亦常遭貶抑;中共過去數十年來殘暴不仁,南來避秦在香港安居樂業者聞左色變,對左翼思想近親亦避之則吉。惟任何社會均有階級之分,財富分配不合理,社會問題叢生。左翼思想應與共產政權區隔,在香港語境裏面,左翼並不等同中共。

近年本土意識抬頭,左翼人士及本土論者時有爭拗,前者以歧視為由,對香港重奪移民審批權一事猶豫,後者就以經濟資源與人口結構為由,表示要擺脫中共對港控制,取回審批權乃必需,後者理據充分,指出問題核心:到底在現今香港環境下,左翼與本土能否共容?

要提供答案,可從歷史着手。社會主義運動,背後就是本土與國際間之辯證,理論上,社會主義運動強調的就是所謂無產階級跨國界合作,但在十九世紀歐洲,國族主義興起,民族意識成為維繫國家體制之主導力量,跨國組織亦無辦法保持團結,第二國際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土崩瓦解。列寧有見及此,一戰後成立第三國際,意欲提供一全新模式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但隨着史太林奪權,社會主義發展再回一國體制之內,蘇俄利益優先,托洛斯基出走後,亦一再對此批評。

此外,一戰後發展的社會民主主義及福利主義,亦無法脫離國家體制,要財富再分配只有依賴政府為首之公共行政權力,將其民主化與制度化,低下階層的民生訴求就可成為政策主要成分,這與本土運動並無扞格,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