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現時全港約有七十多萬人患糖尿病,即每十個便有一人是病患者,當中有近五成是男性,而且有年輕化趨勢,可以見到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現代醫學稱為糖尿病,但早於公元前400年前,中醫已對糖尿病有所認識。其中《黃帝內經》中曾記載過此病,並命名為「消渴症」,更指出消渴是一種以多飲、多食、多尿及尿甜為特徵的消耗性疾病;而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亦提及消渴症的三多癥狀,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斗,小便亦一斗」,並提供具體的治療方藥。由此可見,中醫很早對糖尿病 的臨床治理及病理,並處於領先地位。

中醫認為,消渴為胰病,病源雖在脾,卻繫於肺腎,其初期病徵如:多尿或小便頻密,容易疲倦,常口渴,食量大增和易飢餓,體重減輕,皮膚或陰部痕癢,傷口較難癒合及視力模糊等症狀。只要及早察覺上述病徵,及早接法治療,也能穩定和治理病情。今期為大家介紹以下的中醫食療,均可減低和有效控制糖尿病。

1.玉米鬚飲 : 玉米鬚一兩,清水五碗煎存一碗半,分二次一日服完。本方對糖尿病兼高血壓者尤適宜。

2.生地黃粥:取生地黃一兩半,清水二碗煮存汁半碗,加入米粥內攪勻食用。

3.豬胰湯:豬胰四兩加苡米一兩,北耆二兩,淮山四兩,水煎湯服, 或豬胰四兩加玉米鬚一兩,清水六碗半煎存一碗半,分二次一日服完。

對於胃火黨灼,肺燥津傷和胃火熾盛,陰液不足型糖尿病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可選擇其中一至二款,堅持一段時間服用。

另外,中醫認為血糖過高過高常是一種痰瘀互結的病理產物,故可藉由或針灸、拔罐達到活血化瘀、利水滲濕、化痰通絡,改善血液品質,減少因血糖過高所產生的不良症狀。

罹患糖尿病雖然不至於很快就致命,但卻會影響生活品質,減短壽命,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還是要控制飲食及運動,做好血糖尿糖檢查,把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以免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糖尿病。已經罹患時,更應確實謹遵醫師的吩咐,做好治療與防止快速惡化的護理,以提昇生命品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