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難保退休 打工仔晚景堪虞

港府近日推出長者生活津貼計劃,掀起應否設資產申報機制的爭議,更再次觸及現時的社會保障制度天殘地缺的問題。港府則回應,有關計劃是作為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補充措施,為在安全網外約四十多萬名長者提供援助,改善生活質素。至於港人長遠的退休保障問題,即將重設的扶貧委員會將會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本港的社會保障和退休保障問題。

本港沒有退休保障制度嗎?港府早在二○○○年引入強積金計劃,由勞資雙方共同供款,滾存投資收益,為僱員未來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就算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只是一項過渡措施,旨在援助目前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無依長者,當日後強積金計劃發展成熟,到時已屆退休之齡的港人,只需領回儲蓄供款,生活應有足夠保障,連同現時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可望從長、短期解決港人的退休保障問題。可惜,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一廂情願。

強積金計劃推出十一年以來,港人對供款能夠保障日後退休生活的信心愈見低落。有金融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受訪僱員普遍認為,強積金儲蓄的供款,平均僅夠退休後四點七年生活所需,較兩年前同類調查的六點七年大幅下降。港人並不認同強積金供款足以保障退休生活的原因,源於計劃成立以來,回報率一直偏低,消費者委員會昨日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市場上五百多隻強積金基金之中,有一百五十九隻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度回報出現虧損,加上強積金的平均基金管理費偏高,蠶食供款,直接影響僱員退休時可以提取的款額。據說下月推出的強積金半自由行有助促進業內競爭,降低管理費,提升回報率,作用是否如此明顯,尚待觀察。問題是積金局推出半自由行的改進計劃,依然無助改變強積金計劃難以全面保障港人退休生活的本質。

港府承諾在扶貧委員會研究港人的退休保障問題,已等於承認目前由所謂個人儲蓄、強積金計劃和社會綜援網組成的港人三大退休保障支柱,已無法應付社會高齡人口增長衍生的老有所養問題,對強積金計劃小修小補,又或是推出長者生活津貼等的補充措施,實際作用有限,難以全面保障日漸增加的貧窮退休人口。未來十至二十年,今日參加強積金計劃的僱員將會陸續退休,但他們到時從供款戶口領取的低回報退休金,加上個人儲蓄,又能夠維持多少年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最後可能迫於無奈加入領取社會保障的行列,港府最終面對的情況,將是如何應付愈來愈多的長者倚靠社會保障制度過活。

強積金計劃形同「雞肋」,已證實無法為港人提供全面的退休保障,港府應趁今次推出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引起各界討論應否引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機會,檢討強積金計劃的存廢問題,如何把已累積的五千多億元資產融合到日後的新退休保障制度之中,讓長者真正享有老有所養、生活無憂的退休生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