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向中國開火成美大選主題

美國大選日益逼近,「向中國開火」已成為政客們競選的主要伎倆。由於美國霸權地位日益削弱,美國民眾的危機感加深,渲染中國威脅論成為政客們政治正確的最主要手段。

近期,美國內華達州政客阿莫德在其網站放出一段競選廣告,在這段短片裏,展現了一位中國女主播的形象,她以播送新聞的方式向聽眾講述美國因債務危機而走向崩潰,最終只能成為中國的「附屬國」。接下來屏幕上出現了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領導人握手的畫面,女主播在播報時特意使用了奧巴馬的中文發音「ao-ba-ma」,而非英文的「Obama」。短片通過剪輯的手段,展現大批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盛頓街頭行進的畫面。廣告的主人公阿莫德則告誡美國政府和廣大民眾:如果美國債務上限繼續上調,我們將「被來自中國的威脅淹沒」,中國人「將把整個美國變成湖南蜈蚣的養殖場」。

政客比賽誰更反華

而最近南海局勢緊張,更讓美國政客抓到了中國威脅論的把柄,多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不遺餘力地表示,美軍應協助菲律賓與越南。

美國大選以反華為主題早已成為慣例。上次大選時,希拉妮就表示:「中國包庇反民主的邪惡軸心國家,美國應該採用最堅決的手段。」奧巴馬則表示,中國是目前最大的破壞環境與生態的國家,而且搶佔美國大量工作職位。據後來的民意調查顯示,希拉妮、奧巴馬均藉此「反華、蔑視中國」言論獲得至少百分之七的選票。

每逢大選,美國政客都比賽誰更反華,似乎誰愈反華誰就愈愛國,誰就愈民主。反華成了政客的口頭禪,成為媒體的焦點,那些爭取連任的美國總統,在反華的熱烈氣氛下,對華政策會漸趨強硬。當年老布殊為爭取連任,批准對台出售F16戰機;克林頓為爭取連任,一度考慮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理想主義必定吃虧

如今又逼近大選,在朝野一片反華聲音的圍堵下,奧巴馬政府勢必要露幾手反華動作,展示其反華立場,否則無法向選民交代。但問題是奧巴馬會怎麼做呢?是向台灣出售先進戰機,還是繼續逼人民幣升值?是接見達賴的接班人,還是在南海出招?是打網絡自由牌,還是揮舞人權大棒?奧巴馬手中可打的牌不少,中國做好應對準備了嗎?

任何幻想中美會同舟共濟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美國對華政策的立足點是遏制與圍堵,再加上利用,中國對美政策卻是一廂情願、理想主義,自然屢屢吃虧。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