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自立門戶

中東和北非政治力量重新洗牌,仍未有定局,但目前為止,贏家起碼有兩個——伊朗與土耳其。之前本欄已分析土耳其的東靠行動,土耳其承繼了奧斯曼帝國,自一戰後幾乎成為無關宏旨的三流國家,今次遇上復興的黃金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土耳其東靠,不能作一些過分簡單的解讀。一方面土耳其失意於加入歐盟,所以才東向另找尋出路,另一方面總理埃爾多安的正義發展黨是以伊斯蘭為自我定位的政黨,故其外交取向必然導致其東轉。這兩點都是事實,卻不足以扭轉乾坤,而光是這兩點也不會導致土耳其現時的重新定位。

經濟大振 做大國夢

上世紀二十年代凱末爾革命後,土耳其的定位是以民族主義、世俗主義和現代化為內涵的新伊斯蘭國家。但當時土耳其經濟弱勢,加上蘇聯的南向壓迫,這種凱末爾主義就必然會使土耳其成為歐美的附庸。

事實上,土耳其的精英階層對當時土國的國際地位及角色都深表不滿,惟在地緣壓力下,土耳其別無選擇。後來,蘇聯解體,土耳其的外在威脅完全解除;而踏入二○○○年,土耳其經濟穩步上升,年均增長長期在百分之七以上,GDP逾七千億美元,是世界頭二十大經濟體。

世界格局由兩大超級霸權對峙變成一超多強,美國從高峰滑落,由超強領導變成尋求多邊合作,這令中型大國也有出頭天,連印度這些完全未曾嘗過地區霸權味道的國家也磨拳擦掌,要升級成為地區霸權。奧斯曼曾是跨佔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作為其繼承者的土耳其又焉會不做大國復興夢?

東向策略 尋回角色

土耳其要當地區大國,就必定在伊斯蘭找尋角色,所以土耳其進不了歐盟或者埃爾多安政黨的政治取向,都只是相對次要的因素,最主要是整個土耳其的精英階層都緬懷當年奧斯曼的輝煌日子。當外部壓力消除,內部條件改善,這種大國復興的雄心壯志,就由精英階層一路滲透到全社會。凱末爾主義被認為不合時宜,土耳其人擁抱的是新奧斯曼主義,而埃爾多安的正義發展黨正好抓着這個機會,成為新奧斯曼主義的執行者。

從全盤局勢考慮土耳其的東向策略,就會明白這不是棄西取東,而只是在東面尋回土耳其的身份與角色,東面才是土耳其有優勢的政治地盤。土耳其仍然標榜其西方色彩,所不同的是,土耳其由以前西方打手的角色改變成自立門戶,自有主張。今次中東及北非的動盪,正為土耳其提供一個上佳舞台!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