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腦退化症患者最初徵狀出現的二十年前,大腦已出現發炎情況。(資料圖片)

    【綜合外電報道】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癡呆症)困擾患者及其家屬。瑞典一項研究發現,部分家庭帶有變異基因,增加他們患腦退化症的風險,原來最初徵狀出現的二十年前,便可觀察到大腦的發炎變化。專家認為今次研究有助開發測試,及早找出高危患者,讓病人可從改善生活習慣或藥物入手,推遲發病的時間。

    早20年開始發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與烏普薩拉大學跟進當地數個家庭,他們確定帶有增加患腦退化症的變異基因,導致他們發病時間較其他人提早至五十歲。所有參加者需接受記憶測試及大腦掃描。

    研究結果發現,帶有變異基因人士的腦掃描顯示,大腦內星形細胞在患者首次出現記憶問題前,已提早於二十年前開始活躍,導致出現發炎情況。而患者出現腦退化症徵狀前,澱粉樣蛋白亦早於七年前已在大腦內積聚,破壞大腦。專家表示,星形細胞的數目在二十年內達至高峰,隨患者出現相關徵狀後下降;而澱粉樣蛋白則會持續積聚在大腦內,直至徵狀出現,並且加劇。

    專家認為,星形細胞數目上升是腦退化症最早的徵兆,有助開發測試,及早找出高危患者,阻止澱粉樣蛋白在大腦內積聚。研究已發表於《大腦》醫學期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