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鐵定原地踏步,建制派「甩轆」因小失大固然令人搖頭嘆息,短期內成為輿論焦點,但會過去的,事關建制派有更大的共同目標,就是記着兩個數字,一是四十七,二是二十八,標誌下屆立法會選舉勢必硝煙四起。

首先第一個數字四十七,所指的是政改方案通過所需的票數,今次如非「甩轆」,理論上是欠五票,未來要爭取四十七席,其意義在於有三分二多數下,有望強力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甚至下屆政府一旦重啟政改時,不需向泛民陣營「撬票」就可通過政改。

據了解,有建制派中人在政改否決後,已開始廣傳兩項訊息,其中一項就是力爭通過政改門檻的四十七票。按現有七十席分布,建制派及泛民分別有四十三席及二十七席,假設建制派保持原有議席數目,在主打「票債票償」的主軸下搶攻四席,預料分別來自新界東多一席、超級區議會議席、資訊科技界及會計界議席,據知特別是後三席都是上屆立法會選舉欲染指,當中資訊科技界及會計界兩席功能界別,建制派曾有代表突圍而出,自然尋求歷史重演。當然,凡此種種是最樂觀估算,仍未去評估建制派如何「保本」。

至於多個泛民向來佔優的功能界別,例如教育界、法律界等,據悉建制派會繼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試票了解去年佔領行動加上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業內板塊有否變改或地動山搖。

第二個數字二十八,是政改否決的反對票數,亦是建制派聲討煞停特首普選夢的目標人物總數,其中包括泛民二十七人始終綑綁,據了解針對下屆泛民部分成員放棄連任,各方會趁機了解新當選者能否鬆綁,盡力爭取成為中央官員口中的泛民「朋友」,不過政圈消息指,温和泛民的生存空間預料更為收窄,與其要寄望於此,不如大舉進攻一搏。

另一建制派公開目標,就是於地方直選及功能界別議席同時取得過半數,就可動議修改《議事規則》,杜絕激進派議員任意拉布。講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有勇有謀才可取得突破,如果建制泛民於議會大格局不變,加上各方鬥爭思維持續,受害的又是港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