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最近硝煙四起,中央領導人最新就政改發表「一個立場,三個符合」指導方針,旨在為政改下半場回歸《基本法》框架打下強心針,其實除此之外,兩名前高官先後舊事重提任內未能完成的惹火議題,也為政圈泛起一陣漣漪。
首先是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他曾於○六年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身份,有份推銷開徵銷售稅諮詢,但因社會強烈反對,政府同年年底宣布擱置有關計劃。事隔近八年後,馬時亨在新一份預算案公布前,再次提及港府應該研究擴闊稅基,例如開徵銷售稅。曾同馬時亨共事的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巧合地最近也在北京舊事重提,指香港有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對自己掌管保安局九年也未完成立法感到遺憾,又不認同要先普選、後二十三條立法的論調,強調何時立法應由現屆政府把握。
馬時亨和李少光先後舊事重提,睇落絕非信口開河,其中馬時亨一向有月旦時事,但具體地談及擴闊稅基內容,算是近年比較少見;至於李少光前年離開政府,其後當選港區人大代表後一直保持低調,極少就香港社會問題開腔表達意見,今次願意再談《基本法》二十三條,事前想必經深思熟慮,也較其他人大同僚的類似意見更有權威性同具有參考價值。
雖然開徵銷售稅同《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事件本質不同,但其實兩者都有同質性,就是基本上沒有所謂最適當時間去推動,因此港府其實另有打算,其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方面不排除開徵任何新稅,但不消一會又「閂後門」,指銷售稅不適合香港。
至於經過○三年《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一役挫敗,二十三條立法自此猶如政治禁區,建制派只要提一提都會觸動泛民主派神經,因此現屆政府一致口徑都是要集中處理民生問題,暫未計劃展開立法諮詢,加上如火如荼的政改諮詢,似乎要港府再開闢戰線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政治一日都嫌長,假設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泡湯,佔領中環令香港出現亂局,會否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予政治敏感議題重啟討論,其實此事或無客觀準則,一切只是北大人的一念之間。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