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津計劃假慈悲 反應冷淡何足奇

伊索寓言裏有一個故事,狡猾的狐狸邀請鸛到家中吃飯,卻故意留難對方,將肉湯裝在又淺又大的盤子裏,還假意叫鸛不用客氣。鸛用牠那又長又尖的喙在盤子裏啄來啄去,最終甚麼也吃不着,只好餓着肚子悻然離去。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種假慷慨、假慈悲的故事。港府去年以鼓勵基層市民就業為名,推出新版交通津貼計劃,將資助對象由偏遠地區居民擴大至全港,然而,由於當局橫加設限,新版交津名擴實縮,當局聲稱四十幾萬人合資格,預計二十萬人申請,但事實只有二萬五千人申請,約一萬六千人獲批資助,不足預期十分之一。可笑的是,當局頻頻呼籲合資格者申請交津,跟寓言中狡猾的狐狸如出一轍。

交津計劃乏人問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不得不表示,不排除放寬交津的入息上限。這足以證明港府明知問題之所在,卻刻意刁難申請者。事實上,交津申請限制多多,令基層市民望而卻步,尤其當局引入「查家宅」的審查機制,要求上報家庭收入及資產,除了將大量低收入打工仔拒諸門外,更令不少合資格的市民深感受辱,因而打消申請念頭。

歸根究柢,本港交通成本高昂,打擊基層市民就業意欲,造成勞動市場「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錯配現象,當局沒有對症下藥,想辦法降低交通收費,反而推行所謂交通津貼計劃,根本是本末倒置,偏離降低交通成本、鼓勵就業的原意,淪為經濟學者口中的「負入息稅」,不倫不類。

最不堪的是,交津計劃的受惠人數寥寥無幾,行政成本卻高得驚人,港府為此設立專門辦事處,聘用二百八十多名職員,每年薪酬開支高達四千多萬元。難怪有人譏諷,新版交津締造「豉油貴過雞」的創舉,雖然有助增加就業,可惜受惠的不是基層人士,而是辦事處的二百多名港府自己友。

受交通費高企影響的不只低收入打工仔,港府最近提出長者二元乘車優惠,看似一項德政,其實是以公帑補貼公共交通機構。交通費用長升長有,津貼項目愈來愈多,只是左手交右手的把戲,將市民的部分交通負擔轉嫁給納稅人,讓營運機構坐享漁人之利。當局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一日。

其實事在人為,解決交通費昂貴問題有不少手段,例如嚴格審批交通工具加價申請、回購隧道、加強監管燃油定價等等,皆可直接或間接壓抑交通收費。此外,港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只要港鐵帶頭調低票價,其他交通工具為免客量流失,必然跟隨減價,可惜當局甚麼都不做,任由公共交通機構予取予求。

事實證明,交通津貼不倫不類,已經嚴重偏離設立原意,當局與其再花時間對計劃小修小補,倒不如集中精力處理交通費昂貴的根本問題,才可真正減輕基層市民的生活負擔,鼓勵他們就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