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店宰客燒不盡 監管不力吹又生

香港自詡購物天堂,實際上正漸漸變成購物地獄。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有關黑店宰客的投訴急升,內地旅客更成主要被宰的對象。宰客醜聞不絕,已嚴重損害本港旅遊業聲譽,港府若繼續坐視不理,遲早自毀長城。

去年本港旅遊業再創佳績,訪港旅客首次突破四千萬人次,帶挈多年虧損的迪士尼樂園也連續兩年盈利。然而,令人不堪的是,有關本港黑店宰客的投訴同樣刷新紀錄。過去一年,消委會共接獲三百零五宗有關參茸海味店不良銷售的投訴,比前年的二百二十八宗大幅增加三成四,當中八成半投訴來自內地訪港旅客。

無良店舖專揀內地客下手,無非覷準其「財大氣粗」,不熟悉香港法例,且留港期短而難以追究。宰客手法大同小異,最常見是混淆計價單位,將「斤變両」、「両變錢」,這類投訴佔了二百二十宗,升幅近九成,令人咋舌。此外,磨粉切片,造成既成事實逼客人就範,以及「高速碌卡」亦是慣常伎倆。

有兩宗投訴頗具代表性,有海味店員工游說內地旅客購買藥材調理補身,只說每款藥材不過八元至三百多元,卻從未提及計價單位,旅客尚在考慮,店員已將藥材磨成粉末,並取去其信用卡過數近三萬元。另一例子發生在元朗,有顧客在藥房門口的直銷攤檔,購下聲稱「好抵」的二百元一斤鮑魚,惟用信用卡付款後,始知被過數三千二百元,原來「一斤」是「一両」,而且是香港制的十六両(內地為一斤十両)。顯而易見,有關店家都是存心欺詐。

除了參茸海味店,影音店和藥房亦是宰客重災區,還有惡導遊、強迫購物等,旅客簡直防不勝防。然而,面對宰客之風愈刮愈猛,消委會除了考慮在月刊公布黑店名單,別無他法。事實上,要求內地旅客訪港前個個拜讀消委會月刊,或拿一份黑店名單,根本不切實際,何況即使店名被公開,大不了改名再戰江湖,根本起不了阻嚇作用。

誠然,與每年數以千萬計的訪港人次相比,三百多宗投訴並不算多。然而,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一粒老鼠屎足以壞了一鍋粥,任何一宗宰客醜聞都足以重創本港旅遊業的形象,這從惡導遊阿珍事件可見一斑。內地人來港旅遊購物,貪的是香港貨真價實,如果在香港一樣被坑蒙拐騙,這與內地有甚麼區別?

歸根究柢,消委會沒有執法權,只是無牙老虎,對黑店無可奈何,而警方、海關等部門雖有執法權力,可惜作為主要執法依據的《商品說明條例》過於粗疏,一般都是罰款了事,不痛不癢,以致黑店宰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港府監管不足,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力,加上法例過分寬鬆,對旅客根本沒有保障。

港府管治無能,本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如果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的旅遊業也轟然倒下,香港今後還能依靠甚麼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