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陽報社論

門常開變門常關 新聞自由剩多少

  • 西諺云,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對新政府總部大樓來說,這句話可能要改成,官能進,菌能進,傳媒不能進。

    東方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聽來雖覺荒唐,事實確然如此。新政府總部大樓落成以來,頻頻發生阻撓傳媒採訪事件,記者前日前往特首辦公室採訪,赫見入口實施「選擇性封閘」,請願人士及送貨員皆可如常進出,唯獨記者被拒門外,被迫繞一個大圈從東閘進入。在場保安態度惡劣,不但拒絕交代封閘原因,甚至伸手遮擋記者鏡頭。

    政務司司長林瑞麟昨天出來解畫,聲稱行政署與保安部門溝通出了問題,當局會改善云云。對於這番話,市民似曾相識,去年八月當局阻止傳媒在大樓內採訪,甚至有記者被警方拘捕,當時港府亦是歸咎溝通問題,信誓旦旦會作出改善。如今整整五個月過去了,阻撓記者採訪事件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這又豈是「溝通問題」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在舊立法會大樓,記者可以隨意走動,而今當局在新大樓內四處設置所謂的採訪區,美其名為方便記者,實則變相將其他地方列為禁區,對採訪造成極大不便。以穿梭東翼與西翼的記者區為例,記者被禁止使用直接通道,只能使用另一條迂迴曲折、長三倍的通道。人權監察組織一語中的,當局刻意安排記者繞道,是為了協助官員迴避訪問。

    諷刺的是,新政府大樓採用「門常開」的設計,寓意施政透明,廣納民意。但事實卻是,「門常開」變成「門常關」,記者採訪「路常兜」。當局無理阻撓傳媒採訪,不僅影響新聞自由,同時也剝奪市民知情權,簡直是開歷史倒車。

    事實上,近年港府有步驟、有計劃地打壓新聞自由,新政府大樓淪為傳媒禁區只是冰山一角。從當局以資訊數碼化為由,變本加厲地截斷傳媒的新聞渠道,到以官媒代替傳媒;從設立所謂核心保安區,到一再隱瞞嚴重罪案;從警務處處長曾偉雄的黑影論,到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批評傳媒「完全是垃圾」,無不顯示當局對傳媒處處設防。

    曾經參與審理美國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大法官布萊克有一句名言:「只有一個自由和不受箝制的新聞界,始能有效地揭露政府的欺騙手段。在新聞自由的諸多責任中,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政府任何一個部門欺騙人民。」夕陽政府無理打壓採訪活動,干預新聞及言論自由,無非為了阻止傳媒揭露政府的施政過失,企圖箝制輿論,欺騙人民。

    隻手遮天曾幾時,萬民有口終能說。昨日有民間團體發表報告,炮轟當局濫用執法權力,粗暴打壓示威及採訪活動。事實上,港府千方百計箝制輿論,不但無法掩蓋施政過失,反而激起市民更大不滿。難為港府官員常以「一流公僕」自居,卻連「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麼淺顯的道理也不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 / iPad / 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