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綜援年年增 就業支援枉費力

港府數字顯示,近年連續領取兩年至三年失業綜援人數反覆上升,上個財政年度全年有二千八百多宗,本年度至今已經有三千一百多宗。在失業率低企的今日,領取失業綜援人數不減反增,可謂咄咄怪事。人們不禁有疑問,到底就業市場出了甚麼問題?綜援制度又出了甚麼問題?

近年失業率持續下降,但長期申領失業綜援人數反而上升,首先令人質疑社會福利署的審批及跟進工作。眾所周知,本港綜援制度漏洞百出,亂象叢生,過往曾經爆出退休法官領取綜援、年輕綜援夫婦頻頻出境遊埠、壯年綜援漢一再申請特別津貼配名牌眼鏡等醜聞。事實證明,由於社署官僚作風嚴重,審批綜援馬虎了事,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往往被拒諸門外,反而存心詐騙者予取予求。

長期失業綜援個案不斷增加,也證明支援就業計劃失敗。為了鼓勵及幫助綜援受助人重投就業市場,港府推出三項支援計劃,可惜成效不彰,其中「綜合就業援助計劃」累計有接近十萬人參與,卻只有六千多人脫離綜援網;針對年輕受助者的「走出我天地」有一千五百多人參與,只有不足二百人脫離綜援網;最不堪的是針對單親家長的「欣曉計劃」,雖有二萬四千多人參與,卻只有約九百人脫離綜援網,成功率不足半成。

在此情況下,社署也不得不承認,支援就業計劃名目繁多,服務重疊,效果欠佳,計劃於明年進行大改革,將各計劃整合以提高成效。問題是,當局沒有深入分析計劃失敗的成因,僅僅進行簡單的重整,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問題?

說穿了,有頭髮沒人想做瘌痢,對於大部分受助者來說,申領失業綜援是迫於無奈。本港產業結構單調,港府獨沽金融一味,就業市場的結構問題愈來愈嚴重,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錯配現象,大部分失業人士即使有心重投就業市場,亦未必可以找到合適工作。資料顯示,高學歷、高技術工種的職位在過去十年內增加約四成,而同期低學歷、低技術職位卻流失近四萬個,不少基層打工仔心灰意冷,索性放棄搵工。

低技術工人一職難求,欠缺工作經驗的青少年搵工更是難上加難,不少人面臨「畢業等於失業」的困境。雖然目前整體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四的較低水平,但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失業率仍然高達百分之九。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對前景感到悲觀,擔心明年首屆中學文憑試放榜後就業前景和升學出路欠佳,充分反映他們的焦慮和無奈。

知病之所自起,乃能治之。支援就業計劃成效欠佳,癥結在於經濟畸形發展,治本之道是推動產業多元發展,提供各式各樣的就業機會,讓市民能夠安居樂業,各展所長。否則,結構性失業問題無法解決,申領綜援者勢必繼續增加,不管當局推出多少就業支援計劃也無濟於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