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利亞庫爾德族男童艾蘭同家人乘偷渡船外逃,中途遇上海難,遺體被沖到沙灘上,土耳其記者拍攝之男童伏屍海灘照片傳遍全球,尤其是在面臨日益嚴峻難民問題的歐洲國家引起極大回響,本來對收容難民持保留態度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願意接收更多敍利亞難民,教宗方濟各則呼籲歐洲每個天主教區和宗教團體收容一個難民家庭。

只願出資不願收容

雖然有論者指出,艾蘭一家過去三年一直住在土耳其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實際上是希望前往國外尋求改善物質生活的經濟移民,但延續四年的敍利亞內戰畢竟已造成超過四百萬難民,加上來自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馬里等國多達二百萬難民,跟東地中海和北非一帶毗鄰的歐洲以及部分中東國家的確面臨沉重壓力。

另一方面,各國媒體就卡塔爾、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富裕海灣國家不太願意接納源自阿拉伯世界的難民頗有微言。有分析家指出,每年人均收入分別只有一萬一千美元和二萬美元的約旦和土耳其,已收容了六十三萬和二百萬敍利亞難民,細小的黎巴嫩則接收一百二十萬人,佔該國總人口四分之一,海灣富國除了資助人道救援活動外,並不熱衷於吸收難民。再說,當伊拉克於一九九○年入侵科威特時,沙特等海灣國家慷慨而迅速地接納逃離家園的科國人,為甚麼逃避戰亂的敍利亞人卻得不到海灣富國的眷顧呢?

有海灣地區分析家猜測,敍國難民跟當年科威特避難者不同,他們來自複雜且政治化環境,跟相對順從權威的海灣國家國民格格不入,有關政府也擔心引入大批外來者會為社區帶來衝擊。也有論者認為,科威特和其他海灣國家的生活指數高,不適合一貧如洗的難民,並指生活水平較低的黎巴嫩和土耳其是更理想的避難所。此外,在卡塔爾和阿聯酋,來自國外專業人士和南亞外勞人數遠比本國人多,有關國家似乎不願意讓更多外來人湧入。

海灣富國不乏反對敍利亞阿薩德政權的人,他們指摘歐美國家沒有致力干預敍國內戰,導致戰事沒完沒了而且阿薩德政權依然屹立不倒,才令難民問題不斷惡化。但是,沙特和卡塔爾都是反阿薩德武裝分子的重要支持者,一些海灣國家公民也資助敍國「聖戰者」,這些國家為何在援助武裝分子的同時,不願意接納內戰產生的難民,似乎是敍國悲劇背後最令人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