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立醫院醫生流失,令市民擔心醫療質素下降。(資料圖片)
【本報訊】 私營醫療發展蓬勃,搶走公立醫院不少資深專科醫生。婦產科是人手流失重災區,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一三/一四年度流失率達百分之五點二,一四/一五年度飆升至百分之十點八,增幅達一倍,較公院醫生整體流失嚴重。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一五年十月的一年內,婦產科醫生流失率仍達百分之十點二。


三「龍頭」最缺人手
據悉,目前整體公院婦產科專科醫生仍有三十至三十五個空缺,以東區、屯門及伊利沙伯醫院最缺人。消息指出,去年因產科專業責任保險加價,不少私人執業婦產科醫生決定不再接生,私家醫院遂向公院挖角,以伊院跳槽潮最嚴重,共流失八名資深婦產科專科醫生。
威爾斯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指出,醫管局有近六千名醫生,以每年流失率百分之五計,即流失約三百人,相信兩間大學醫學院每年新畢業醫科生足以填補空缺。但流失率近一成就「大件事」,反映資深醫生不足,又未能填補空缺,長遠影響專科培訓,要維持質素也很困難。
刮宮由「新仔」負責
醫管局一五/一六年度駐院專科培訓醫生共招聘四百三十一人,婦產科有二十四個名額。以往提供的名額極少,一四/一五年度僅九個,一三/一四年度有六個。由於專科培訓需六年,加上人手流失,培訓速度明顯追不上需求。
張稱,刮宮是婦產科最基本的手術,受訓醫生接受足夠手術訓練後,可負責「落刀」。此手術是「新仔」必定負責處理的手術,一旦出事故,可能較多涉及經驗尚淺的醫生。他認同大部分刮宮手術,如有資深醫生監察,可減低意外機會,現實卻是資深醫生要處理複雜病症,分身乏術。以目前專科人手,資深醫生確保受訓醫生掌握手術程序及手勢,便應「放手」讓新人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