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但在大中華地區,近年卻是民以食為驚!香港人的「食為驚」經驗,更集兩岸「精華」。

近日,台灣超過二百三十五間食品企業被發現以坑渠油製作食品,令在港出售的多種台灣食品、甚至台食店舖都陷入毒食品陰霾中,飽經內地坑渠油、蘇丹紅、塑化劑食品事件衝擊的港人,今次再嘗台灣食品毒潮夾擊,一方面對港府食品監察制度被動感無奈,一方面希望立法會抖暑後,議員回巢不要只談政改,因食品監察制度再不能「袋住先」了。

黑心食品襲港不時發生,但港府多年來都處於被動,無論是監管或執法都落後形勢。像今次台灣傳出黑心油食品事件後,便是台灣檢疫當局追查到二百三十多家製造廠商並公布品牌,才揭發大件事,否則,香港追蹤問題食品的步伐必然更慢。

當日消息傳來時,食衞局開始時只由副局長陳肇始表示會關注,這句官場公關語代表甚麼?了解政府運作的人都知道,其潛台詞是:政府只能「睇實」外來食品監察機構的消息及官方通報。幾小時後,當台灣輸港食品的製造商相繼現形,並有公司陸續被發現旗下產品曾輸港後,食衞局才提升戒備,局長高永文出席一個活動時亦立即改口,強調涉事層面廣,食安中心調查過程會相當浩大,相信要一段時間才能整理出清單,高同時呼籲業界如懷疑或證實有進口相關產品,要立即封存及通知食安中心。

政府反應怎樣?不快,但在現行監管架構下,掌握的資料少,亦難以主動採取進一步措施。有業界人士便指,現時入口商輸入外來食品時,向政府申報的食品資料都比較籠統,詳細的品牌、批次等,須由入口商及零售商自行把關,遇上外來食品毒潮,政府便只能依賴外地機構追蹤,因此往往反應慢幾拍。

當有毒食品浪潮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向發展時,香港實在不能再滿足於現時的食品監察系統,亦不能只強化內地輸港食品,否則,毒食品潮勢如附骨之蛆,港人難以安心,更難以安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