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貨幣政策的基調,是在不改變穩中從緊的態勢下,針對性或定向適度地讓貨幣政策寬鬆,保證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鼓勵信貸流向中小企業和農業等弱勢產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定向降準及存貸比計算方法調整的目的皆如此,儘管針對性強,覆蓋範圍卻十分小,實際效果不大。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存貸比為65.9%,與《商業銀行法》規定的75%上限有距離。受存貸比限制的是較小的農村合作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這些銀行的信貸業務風險很高,如果讓其擴張,風險可能增加。至於對幾大國有銀行來說,存貸比調整根本上沒有影響。還有,定向降準及存貸比計算方法調整,目的是增加一些銀行信貸的擴張程度,但信貸擴張一定會流向實體經濟嗎?其實相當不確定的,因為銀行可避開相關監管。

減少政府干預管制

當前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金融體系改革滯後的結果。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把金融改革重點放在利率市場化及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上。但定向降準及調整存貸比計算方法,政策思路只是動用數量型工具而非價格型工具,強調在政府管制的前提下對管制些許放鬆。

《商業銀行法》對存貸比的約束,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早就不適應市場形勢,修改相關法律是大勢所趨。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比上限這兩個概念或工具,發達市場國家都有用,貨幣政策的新常態最要做的,就是對這兩個政策工具進行審查。如果對存貸比的法律進行修改,銀監會進一步放開存貸比限制,銀行便可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來調整利率水平,有利整個銀行業的風險定價,實質降低企業借貸成本,更加可推進利率市場化。

可以說,要讓銀行真正支持實體經濟,就得建立有效的價格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無論是價格抑或規模管制,都得全面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