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新款專用袋袋口較闊,可完全套住垃圾桶。

    【記者趙婉嫻報道】港府的垃圾徵費試點計劃失敗,主因是環境保護署的背心式專用垃圾袋設計欠佳,袋口過窄經常出現「漏汁」或跌出垃圾等問題,以致居民的參與率偏低。環保署最近「補鑊」推出新設計的風琴式專用袋,卻又變成焗居民「買貴袋」。因新袋「清一色」只得最大的十五公升容量,未有同時推出較細容量的五公升及十公升新袋,居民批評環保署考慮欠周詳,無心推動垃圾徵費計劃。

    舊款專用袋只能套住四分三個垃圾桶,不時有漏汁或跌出垃圾。

    葉興國指,新款專用袋(左)袋口較闊,可完全套住垃圾桶,相信有助提升屋苑參與率至五成。

    淘大花園試行徵費首三個月垃圾量

    九龍灣淘大花園第二期四幢大廈,今年四月開始做基線調查,並於五月底開始試行「按幢按重」、「按幢按桶」或「隨袋徵費」模式。截至本月十四日,淘大出售約一萬五千個專用垃圾袋,涉及一萬六千多元垃圾費。最多住戶選購售價一元五角、十五公升的專用袋,佔總售袋量約一半,十公升及五公升專用袋分別佔兩成四及兩成八。

    新款無得揀 焗買貴價貨

    淘大花園業主委員會聯會主席葉興國總結第三個月減廢成績時,指四幢大廈垃圾量比試行前大減百分之四(見表)。若計及廚餘和回收物,減廢量高達一成八,但他認為減廢量未完全反映實際情況。他引述環保署數據,有一百六十三個住戶購買專用袋,佔整座住戶六成三,實際每日使用的住戶卻只得三成。原來不少街坊發現背心式專用袋的袋口較窄,只能套住四分三個垃圾桶,不時有漏汁問題發生。為免影響家居衞生,不少街坊惟有轉用超市或食肆膠袋,令屋苑參與率未達預期。他早前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反映,事後獲通知已訂製新一批風琴式專用袋,會盡快供試點屋苑試用。

    約八千個新款專用袋上星期五運抵淘大花園,短短一個小時已售出逾一百個,不過有住戶質疑,新袋只有大容量一款,變相令他們要「焗買」較貴的專用袋。葉透露,淘大尚有兩個月便完成試點計劃,環保署因趕不及全面轉用三款專用袋,故只將最多人選用的十五公升專用袋,改為風琴式設計。新袋袋口闊約四十四吋,可完全套住垃圾桶,相信更有力游說街坊轉用,預計參與率可由現時三成增至五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