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會議員麥美娟(左)協助傑仔(右)取得連父的醫療紀錄,發現醫院疏忽。
【本報記者】「真係好攰,但係唔敢喊,唔想影響媽媽情緒。」不幸死亡的連穗文生前任職電子零件技術員,是家庭經濟支柱,育有三子女。父親突然病逝,母親亦患抑鬱症。傑仔身為家中長子,除了處理父親喪事,為亡父討回公道,更要照顧媽媽及弟妹,被迫提早長大,十六歲便要擔起頭家,眼淚只得在心裏流。

病人死亡經過
難按掣送火化
連家居住公屋,生活不富裕,但家人感情深厚。「佢係好開通嘅爸爸,我哋好似朋友咁,咩都會講。」傑仔說父親生前愛惜家庭,父子常一起打電腦遊戲及行山。他喜歡參加模型及發明比賽,爸爸不時給予意見。妹妹有讀寫障礙,需要更多時間及耐性指導,父親一向親自教導幼妹功課。他透露,母親一直未能接受爸爸離世的事實,曾抱着醫生雙腿狂哭,醫院的病人聯絡主任建議母親求醫,證實患抑鬱症,需定期覆診。
傑仔說:「我要做好多大人嘢,同醫院、議員開好多次會,又要安排喪禮。爸爸被解剖過,頭部有疤痕,我要跟緊化妝,因為嗰個係佢最後畀人嘅印象。」一個孩子竟要負責去世父親的遺容,但最困難一刻是要按掣送棺木火化:「我企咗喺度好耐,真係唔到。」說到這裏,傑仔的淚緩緩流下。
傑仔唸中四,自知成績未如理想,本來打算到台灣升學,但家庭及經濟環境突變,已經打消念頭,正由議員協助申請綜援,等待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