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血科疾病專家指出,按死者連穗文的病情,五月七日的覆診及抽血檢驗非常關鍵。連於九日凌晨送到急症室,若當時有醫護人員發現他的血小板數值已跌破警戒線,在嚴重腦出血前趕及輸血小板,或可救回一命。
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梁憲孫指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每年新症約一百至二百宗,由幾歲至八十歲都會病發,平均病發年齡為五十歲。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區永仁說,此病是骨髓造血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唔識製造紅血球、血小板,淨係造好多白血球出嚟」。化療會把骨髓「好細胞」及「壞細胞」都殺死,因此化療後病人血液內的紅血球、血小板及白血球等數值都會下跌,化療後七至八日數值最低,一般在二十八日內會逐漸回復。
專家:七日覆診極重要
他指,若血小板數值低過十,要即時為病人輸血小板,防止出血;若病人發燒,警戒線數值一般定為二十。血小板有凝血作用,缺少血小板可致內出血。他分析,死者於五月五日的血小板數值為十五,需要留意,故七日的覆診非常重要。若當時發現血小板數值跌穿警戒線,立即輸血小板,或可改寫事件。
完成化療的血癌病人因頭痛頭暈經急症室入院留醫,但竟整晚都沒安排抽血檢查。區永仁指:「醒目的話,急症室醫生已經要叫抽血,甚至去定血庫申請血小板都得。」若血小板數值極低,頭痛頭暈正是腦出血徵兆。他說,公立醫院內科病房凌晨時分一般只有約三名醫生當值:「百幾二百個新症加舊症都係三個醫生負責,醫生安排抽血,抽血員手頭可能有幾十個症輪住做,幾時去抽血難以控制。」他建議,可安排專科護士二十四小時接受病人查詢。